佛教对中国古代恩仇观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释家 理论体系 儒家学说 儒家思想 《太平经》 伦理思想 贺拔胜 佛教思想 萧综 萧齐 出处:《法音》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从儒家的天人感应到释家的因果报应儒家学说尽管是伦理性的学说,但是,其伦理思想中依然具有其一套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以神秘的天人感应为其根基,从而与释家的因果报应说具有相通之处。而道家的学说,也与佛教中的因果理论具有相接之处。这是中国古人接
[Abstract]:First, the Confucian theory of karma and retribution, though ethical, still has a theoretical system in its ethical thought, which is based on the mysterious sense of Heaven and Man. Therefore, it has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the retribution of Buddhism. The doctrine of Taoism is also connected with the theory of cause and effect in Buddhism.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B9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洽功;释家[J];东北师大学报;1983年02期
2 雷应行;《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刍议——评析古代作品应正视释家思想影响的客观存在[J];苏州教育学院学刊;1986年02期
3 李小荣;释家变文原初意义之推考[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4 陈怀信;还"道"的本来面目[J];武当;2004年12期
5 杨秀玲;;学国学感悟[J];广告人;2011年04期
6 海波;盲目看路[J];音乐天地;1994年04期
7 康福;马焯荣;罗邦俊;白志仕;鄢良斌;李朝今;何心毅;曹根声;贾绍喜;李贵和;陈世文;黄卫荣;柳烟;李牧童;姜灯银;杨茂林;刘上坤;王景行;于志超;栾恒国;贺刚;陈允金;刘贵发;漆应明;薛同山;刘立;陈凤梧;韩介梅;李文庆;刘湘和;劳秦汉;张桂香;赵绍祖;李墨;李葆国;周醉兴;陈家琪;曹明政;严若军;谭博文;洪广祥;季彦洲;万裕屏;;屐痕处处[J];诗词月刊;2007年09期
8 洛雨;;何谓“回也不改其尔”?[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沈定;陈莲;;千金难求兰风骨儿[J];东方养生;2010年01期
10 于欣江;;身在红尘,心在尘外——画家刘戈印象[J];青年与社会;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文娟;;儒家、道家、释家的静坐特点比较及其养生内涵分析[A];第十次全国中医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叶青;收藏——奇妙的接力游戏[N];中国商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艳琴;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忍:概念分析与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43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54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