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当代人类学转向研究中的“神话历史”问题

发布时间:2018-03-02 10:36

  本文关键词: 人类学转向 神话历史 大传统 历史记忆 神圣叙事 出处:《社会科学家》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时至今日,"神话"与"历史"已然被现代学科体系人为分离开来,由此产生的弊病显而易见。事实上,两者本非一组对立概念,神话作为一种特有的智慧表述与文明基因,对原初先民的观念信仰、行为礼仪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文化编码作用,而早期中国历史恰恰具有鲜明的"神话历史"特点。华夏文明传统基于一套天人合一的神话思维方式建构起来,故而以文学人类学者为代表的人文学科研究者开始积极倡导大传统的通观式研究视角,意在通过促使历史记忆回归本初状态,明晰中国历史叙事源于"神话式历史"这一被遮蔽的事实,有效发挥神话历史的整合性阐释效力,进而能够前往文学文本之外的文化传统中探寻华夏文明的源流问题。
[Abstract]:Today, "mythology" and "history" have been artificially separated by the modern disciplinary system, and the disadvantages are obvious. In fact, they are not a set of opposing concepts. Myth is a unique wisdom expression and civilization gene. 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cultural coding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concept, belief, behavior, etiquette, etc., of the original ancestors. The early Chinese history had the characteristic of "mythological history".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a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a set of mythical thinking mode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Therefore, the humanities researchers, represented by literary anthropologists, began to advocate the general perspective of the grand tradi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storical memory to return to its original state. It is clear that the historical narration of China originates from the fact that "mythical history" is obscured, exerts the integrative interpretation effect of mythological history effectively, and then can explore the source and stream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the cultural tradition beyond the literary text.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6CMZ024)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术领域文化专项项目(项目编号:16TCWH1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32;C9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匡钊;神话的象征或结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刘爱梅;崭新而科学的神话学派的崛起──唯物辩证神话学派管窥[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3 潜明兹;中国神话学五十年[J];民俗研究;2000年01期

4 叶舒宪;吉田敦彦与日本比较神话学[J];民俗研究;2000年02期

5 边缘人;神话学的新视野──读王孝廉《岭云关雪──民族神话学论集》[J];民俗研究;2002年01期

6 张岚;神人“同形同性”——希腊神话特征探析之一[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仰海峰;巴特与大众文化的神话学解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5期

8 胡和平;论神话的模糊性[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刘宗迪;中国现代神话学:在思想与学术之间[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2期

10 叶舒宪;神话的超前智慧[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任远;;动植物神话与图腾崇拜——对赫哲族神话的思考之一[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2 陶阳;;钟敬文神话学管窥[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吕微;;现代神话学与经今、古文说——《尚书·吕刑》阐释的案例研究(摘录)[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陈连山;;从“小说家言”到“神话之渊府”——中国现代神话学对《山海经》经典地位的塑造[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陈建宪;;走向田野 回归文本——中国神话学理论反思之一[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徐燕杭;;解神话的可能性——《神话》一书中符号学与意识形态理论的冲突[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孙斌;张艳芬;;普罗米修斯的四重身份——对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的一个神话学考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0)[C];2012年

8 崔柳生;;茅盾的神话观与人类学派的神话学[A];茅盾研究(第六辑)[C];1995年

9 杨玉彬;;阜阳出土东汉“升仙图”画像镜考释——兼论东汉神人车马画像镜神话学内涵等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钟宗宪;;“图腾”理论的运用与神话诠释——以感生神话与变形神话为例[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曾祥书;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豫闭幕[N];文艺报;2006年

2 记者 张艳丽 实习生 张煜贞;伏羲、女娲神话在周口[N];周口日报;2006年

3 记者 马四新;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隆重开幕[N];周口日报;2006年

4 记者 张艳丽;神话存活在民间[N];周口日报;2006年

5 ;中国河南·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周口)宣言[N];周口日报;2006年

6 叶舒宪;神话考古的范例[N];中国信息报;2008年

7 叶舒宪;《山海经》与神话地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叶舒宪;蛇的神话与符号编码[N];中国艺术报;2013年

9 张岩;茅盾:中国民族神话学的奠基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王丽霞;“神话学文库”解读古老文化密码[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云源;中国神话学20世纪上半叶学术思潮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2 王伟;夏商周的上帝神话与文化变迁[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黎莉;以葫芦神话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壮族与老挝佬泰族群的文化[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4 潘坚;论地域性神话的传承[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邱硕;生命困境的终极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埃勇;伯禹之神话传说群和朗河地区之输[D];浙江大学;2006年

7 汤静;春秋时期神话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叶婷;文化学视域下的伏羲女娲与亚当夏娃比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郭莉;女神精神的复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雪;桃崇拜中的母性意识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56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556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a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