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建构一个好社会的思考
本文选题:宗教 切入点:现代社会 出处:《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聚焦于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之间存在明显断裂的现象,借鉴涂尔干提出的社会失范(anomie)概念,来理解在日益非人格化的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现代主义、享乐主义、大众文化和多元价值所造成的文化矛盾、信仰危机和道德失落等问题;探讨在传统宗教价值衰落之际,现代人找回信仰的根基和归宿,并重塑文化聚合力的种种可能。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henomenon of obvious breakage between social structure and culture in modern society,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concept of social anomie put forward by Durkheim to understand the modernism existing in the increasingly depersonalized modern society. Hedonism,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caused by popular culture and pluralistic values, belief crisis and moral loss, etc. And reshaping the cultural convergence of the various possibilitie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美国华佰士大学;
【基金】:复旦大学985(三期)社会科学整体推进工程“宗教与国家建设”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B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苏文婷;;从现代——后现代主义看美术发展的线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少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谢维杰;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肖新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家“九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变革时期社会失范问题研究”通过专家组鉴定[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高国希;转型社会的制度规整──《社会失范论》解读[J];哲学动态;2001年06期
3 夏玉珍;转型期中国社会失范与控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杨坤蓉;冯泽永;屈谦;;从“胡为民现象”看我国医疗领域的社会失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02期
5 暨爱民;;民族社会失范与良序建设——一个基于“湘西事变”的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6 岳蓉;;1932—1992年泰国社会失范的历史根源[J];Studies of Modern World History;2008年00期
7 冯达文;道家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批判精神[J];中国哲学史;1993年03期
8 赵代阳;;由一个社会现象所想到的——以在中巴车上发生的抢劫现象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2年17期
9 安川;;新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形势和现状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1年15期
10 张琢;;迷信与科学素质[J];科技潮;199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岳蓉;;1932—1992年泰国社会失范的历史根源[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2 张敏;;《新青年》伦理关怀与当时社会失范的关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陈礼弼;李国和;;对贵州色情现象的社会学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中仕;用核心价值观矫正社会失范[N];浙江日报;2014年
2 媒体评论员 三九木;学生暴力事件根在成人社会失范[N];中国教育报;2014年
3 ;对变革时期社会失范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魏诗煌;变革时期的社会失范与制度供给[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黄卫平;民营企业家落马折射的社会失范[N];经济日报;2005年
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化与农民的现代化问题研究”负责人 上海大学教授 邓伟志;带着新理念走进改革“深水区”[N];光明日报;2014年
7 郑莉;社会管理之社会基础秩序篇[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8 高晓虹 姜倩;社会组织:与政府和市场并行的链合力量[N];东莞日报;2011年
9 许英;探讨城市社区新秩序的构建[N];吉林日报;2011年
10 郭立场;完善社保缓冲社会失范焦虑[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巨澜;失范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娟;中国转型期社会失范问题负面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艾旭;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D];湘潭大学;2011年
3 田丰;默顿社会失范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桑e,
本文编号:1571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571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