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拉萨札什拉姆护法神不同身份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14 03:32

  本文选题:札什寺 切入点:札什拉姆 出处:《中国藏学》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口头传说为辅,对清代拉萨札什寺的修建历史,及所供札什拉姆神灵的不同身份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说明清代藏、汉文化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Abstract]: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oral legends,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histor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Zashi Temple in Lhasa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different identities of the Zashram deities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 It shows that there were various forms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ibet and Han in the Qing Dynasty. It is rich in content.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基金】: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cx13012)最终研究成果
【分类号】:B94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才让;藏传佛教中的关公信仰[J];中国藏学;1996年01期

2 冯智;;清代拉萨札什城兵营历史考略[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6年01期

3 欧朝贵;;清代驻藏大臣衙门考[J];西藏研究;1988年01期

4 苏发祥;扎基寺木匾考释[J];西藏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庆英;西藏首次遣使清朝史实探讨[J];中国藏学;1998年01期

2 邓锐龄;关于雍正五年西藏阿尔布巴事件的几个问题[J];中国藏学;2003年04期

3 丹曲;试论灵魂寄存观念在藏族史诗创作中的作用[J];中国藏学;2005年02期

4 刘锦涛;蓝琪;;论基督教在西藏传播失败的原因[J];中国藏学;2008年02期

5 冯智;;中甸在清初勘界暨治藏中的地位[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6 苏发祥;;允礼与藏传佛教[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7 祁美琴;赵阳;;关于清代藏史及驻藏大臣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国藏学;2009年02期

8 美朗宗贞;;论西藏近代商人阶层的形成[J];中国藏学;2009年04期

9 王川;刘波;;近代西藏昌都地区汉人社会生活初探[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10 邹西成;;中国西藏文化博物馆展品中的三枚清代摄政王印章初考[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喜饶尼玛;央珍;;试论藏族地区的关帝崇拜[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启龙;张虎生;;多元文化相融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以拉萨大昭寺、关帝庙、清真寺为考察对象[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李永宏;孔江平;于洪志;;藏语文-音自动规则转换及其实现[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宝音特古斯;;关于第巴阿尔布巴的一封密信及其相关史实[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宏元;循膀胱经背俞穴弹拨法合针灸治疗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赵改萍;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发展及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6 唐均;苏美尔语的格范畴[D];北京大学;2008年

7 王力;清代蒙古与西藏格鲁派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路伟东;清代陕甘人口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10 王升;基于人本效用理论的交通资源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寒冰;龚景瀚诗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查斌;从神圣走向世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曹培;和硕特蒙古在藏史事述论[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4 于孟林;驻藏大臣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金德;清前期费英东家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丁杨梅;清朝西宁办事大臣制度的建立与沿革[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佳;西藏林芝地区民居冬季热环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晨升;帝国的想象和现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王荣霞;康雍乾时期在西北边疆地区实行的“因俗治边”政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锦涛;论基督教在西藏的传播[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欧朝贵;;清代驻藏大臣衙门考[J];西藏研究;1988年01期

2 苏发祥;西藏文化多元性的象征及其意义──以拉萨为例[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文成;藏传佛教进步人士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积极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04期

2 乌云;纳日松;;连结世界屋脊和蒙古高原的桥梁——藏传佛教[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3 妙音智;;师君三尊——西藏佛教前弘期三位重要人物:静命、莲华生和赤松德赞[J];法音;1992年09期

4 刘志群;;西藏傩祭考释[J];西藏艺术研究;1992年01期

5 阙成平;;达赖与极少数不法僧尼是破坏藏传佛教正常秩序的最大障碍[J];西藏发展论坛;2008年03期

6 真禅;;访藏纪行[J];法音;1988年02期

7 曹自强;;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对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贡献[J];中国宗教;2006年03期

8 王川;;刘文辉与西康地区藏传佛教界关系述论[J];中国藏学;2006年03期

9 康·格桑益希;;班丹拉姆[J];西藏人文地理;2006年01期

10 周敦友;;西藏佛学院举行开学典礼[J];法音;198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红笳;;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才让;;当代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及发展特征[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3 邓传力;边普;;藏传佛教与拉萨城市转经道空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康春英;;藏传佛教中的爱国主义情愫及其现实意义[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5 张亚莎;;藏传佛教“佛鹏”源流考——青藏高原Khyung图形的演变脉络[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郎维伟;;四川康区藏传佛教觉姆现状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郎维伟;;试论康藏文化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为纪念任乃强先生而作[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8 班班多杰;;为道、为学、为器——简论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关系[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9 沈桂萍;;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10 孙悟湖;;元代藏传佛教向蒙族地区传播及其与蒙古萨满教的内在紧张[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尼玛潘多;发挥藏传佛教的积极作用[N];西藏日报;2008年

3 黄颢;五台山与藏传佛教(上)[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们发廷;藏传佛教塔的起源[N];中国民族报;2002年

5 黄颢;五台山与藏传佛教(下)[N];中国民族报;2003年

6 杜综;中外学者研讨藏传佛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桑德;培养藏传佛教高级佛学人才的基本保证[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段玉明;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关系略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记者 张世辉 王辉;11位学僧获得“拓然巴”高级学衔[N];中国民族报;2005年

10 ;藏传佛教造像——空行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庆扎西;藏传佛教后弘之下路弘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董知珍;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段晶晶;藏传佛教圣迹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5 刀吉仁青;藏传佛教文献中的佛性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赵改萍;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发展及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7 方兰;法尊法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斯塔;本体、方法、境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何杰峰;藏传佛教判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朱普选;青海藏传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德却卓玛;试论宗喀巴大师对格鲁派寺院教育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2 王军涛;西夏时期藏传佛教在河西地区的传播与发展[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3 尼玛;藏传佛教直贡噶举金刚法舞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4 李美英;藏传佛教本尊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吕玲玲;宋以来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地区的传播历史考略[D];兰州大学;2008年

6 张永华;社会转型期康区藏传佛教情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马佳;清代北京藏传佛教寺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8 杨丽;藏传佛教宁玛派的教义思想[D];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

9 宋宇;清政府对五台山藏传佛教的管理[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李隆瀚;法尊法师在沟通汉藏佛教交流方面的贡献[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09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609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1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