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从赤德松赞时期的石刻碑铭看佛苯并存状况

发布时间:2018-03-16 00:26

  本文选题:吐蕃 切入点:赤德松赞 出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赤德松赞统治时期(公元798年-815年)是吐蕃留下石刻碑文最多的时期。赤德松赞的统治上承赤松德赞和牟尼赞普,下启赤祖德赞和郎达玛,在藏传佛教"前弘期"发展史上是一关键时期。但据赤德松赞时期的石刻碑铭分析,此一时期佛教对吐蕃的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很有限的。
[Abstract]:The reign of Chid Songzan (798-815 AD) was the time when Tubo left the most inscriptions on stone inscriptions. It is a key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Tibetan Buddhism, but according to the inscription of stone inscriptions in Chide Songzan period, the influence of Buddhism on Tubo is very limited in breadth and depth.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分类号】:B9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索南才让;本教的形成及其信仰[J];青海社会科学;198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艳玲;李世勇;;浅析蒙元与甘青藏族关系的建立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于川;;浅析佛教的偶像崇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陈永刚;;古代会盟中的仪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以唐蕃间会盟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4 陆洋;吐蕃《礼仪问答写卷》中的藏族传统伦理思想[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梁成秀;;试论藏族重要史学著作的编撰思想及特点[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国威;;略论水浒传作者的佛教观[J];才智;2009年33期

7 李强;;帕邦卡和玛茹堡的历史源流问题考——实地考察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解答[J];才智;2012年01期

8 罗敏;周翔飞;阿绒甲措;;川西康区主要藏族民间世俗性歌舞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李燕然;;佛教与梁代中后期宫体诗关系初探[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2期

10 熊文彬;;吐蕃时期佛典翻译管窥[J];中国藏学;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何志国;;汉晋佛像研究综述及展望[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褚俊杰;;敦煌古藏文本《般若心经》研究——同藏文大藏经本、梵文本和汉文本的语词比较[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3 王尧;;从《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在西藏看古代哲学思想的交流[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4 李臻赜;;浅谈川西高原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特点[A];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2008年

5 牛飞;德熙嘉措;;藏文拉丁转写的发展历史[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践践;;藏语ring-lugs一词演变考——敦煌藏文古词研究之一[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7 陈庆英;史为民;;蒙哥汗时期的蒙藏关系[A];蒙古史研究(第一辑)[C];1985年

8 陈楠楠;;朱士行——汉地第一位开创中西文化交流的僧人[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9 朱悦梅;;多元宗教文化影响下吐蕃职官管理制度的形成[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治;空间表达与寓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飞;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疫病与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7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一南;晚唐齐梁体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孙娟;从世俗到神圣[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陆军;五世达赖喇嘛政教地位的确立[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军;杭州灵隐景区的空间解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杨理治;佛性的沉浮[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杨兰兰;宋元时期西藏止贡噶举派历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黄勐;中印藏南领土争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罗福明;虚云大师禅学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桑春花;汉地佛教文化视觉符号的演变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8 刘川;论藏传佛教寺院财产法律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刘嘉尧;藏族传统生态文明与藏区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10 程佩;北宋张商英护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春荣;;藏传佛教复兴的社会原因初探[J];丝绸之路;2009年16期

2 邹立波;;7~9世纪康区佛教及其特点研究[J];西藏研究;2007年03期

3 罗桑开珠;;论藏传佛教形成于吐蕃时期及其缘由[J];中国藏学;2010年02期

4 杨杨;;浅析吐蕃时期藏区僧人产生的政治与文化背景[J];丝绸之路;2011年14期

5 南喀诺布,褚俊杰;苯教研究二题[J];中国藏学;1995年01期

6 佚名;神秘玄奥的语咒祭与符咒祭[J];西藏旅游;2000年Z2期

7 罗桑开珠;;论佛教对吐蕃社会文化的影响[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拉措;;也谈苯教的名义和起源问题[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9 次热扎西;迭部境内苯教寺院概况简介[J];西藏研究;1996年04期

10 水恨妖;苯教要地和藏传佛教的对立与统一[J];西藏旅游;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桑开珠;;论佛教对吐蕃社会文化的影响[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孙昌武;;主持人语[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3 石硕;;四川藏区的民间苯教形式[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何鑫;付伟;;由佛教写经看中日历史文化交流[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5 孙志成;;试论因明和佛家逻辑的关系[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6 张建新;周险峰;;中国佛教德育思想探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瑞哲;;小乘佛教根本说一切有部经律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反映[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8 吴霓;;唐代佛教对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9 吴艳春;;试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阐释金翅鸟神话——以龟兹壁画中的金翅鸟图像模式为切入点[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10 向红笳;;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铁军 通讯员 车满宝;陇南藏族地区首次发现手写苯教文献[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青原;佛教经典胜地——云居寺[N];大众科技报;2002年

3 李凯 霍娜 边巴次仁;苯教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期[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李凯 霍娜 边巴次仁;西藏苯教得到传承和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佐藤有希子 东京大学大学院·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刘晓东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译;毗沙门天像的图像形成于敦煌吐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叶皓;南京:中国佛教史上的学术中心[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心照;佛教与环境保护[N];贵州民族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谢颖;一叶一世界[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侯杨方;法显:横雪山而入天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10 李利安;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五大佛教元素[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星;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王中旭;阴嘉政窟[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3 孙林;西藏中部农区民间宗教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马宁;藏汉结合部多元宗教共存与对话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5 金东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之汉译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索南东主;藏族宗教语言的厘定及其历史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南加才让;玛尔巴译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当增扎西;藏族观音信仰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兰天;中国佛教早期判教理论述评[D];西北大学;2004年

10 马忠庚;汉唐佛教与科学[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完秀华科加;古代苯教卵生观研究[D];西藏大学;2011年

2 拉巴扎西;浅谈苯教九乘与宁玛派九乘[D];西藏大学;2009年

3 石达顿珠;初论念美昔绕坚赞大师[D];西藏大学;2013年

4 南杰多吉;吐蕃时期佛经目录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潇楠;当代中国基督教会个案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马春晖;论苯教和藏传佛教对高原藏族生态文化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供邱泽仁;论尼姑在苯教中的地位及其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索朗卓玛;山巴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叶静珠穆;苯教寺院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韩阳;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与法律[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17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617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1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