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华北中华基督教团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5 08:21

  本文选题:抗战时期 切入点:沦陷区教会 出处:《文史哲》2014年05期


【摘要】: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沦陷区中国基督教会的生存开始面临严峻挑战。1942年成立的华北中华基督教团是整个华北沦陷区教会的最高领导机构。从该教团的成立和运作看,日本方面实行的是一种殖民地常见的政治模式即代理人机制。在政治层面,日方通过伪华北政务委员内务总署和各地伪政权来监管和整顿基督教,在教务层面则通过日籍特约委员和本土教会领袖来直接控制教团及分支机构。日方对华北基督教会的目标是配合其思想战,施加强有力的控制,这种控制相当直接和粗暴。不过为达目标,日方建立的话语体系却相当技巧和精致,强调摆脱所谓英美的文化奴役,主张教会"自立"是其中心内容。教会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迎合日方说法,在日方的话语体系和教会传统的理念符号之间建立连接,以减轻理念与现实的张力。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Pacific War in 1941, the survival of the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in the enemy-occupied area began to face severe challenges. The North China Christian order, established in 1942, is the highest leading body of the Church in the whole enemy-occupied area of North Chin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Church, The Japanese side implemented a common colonial political model, the proxy mechanism. At the political level, the Japanese side supervised and rectified Christianity through the House Administration of the false North China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 and the pseudo-political regimes in various localities. At the educational level, Japan has direct control over the order and its branches through Japanese special committee members and local church leaders. Japan's goal over the North China Christian Church is to cooperate with its ideological war and exert strong control. This kind of control is quite direct and rough. But to achieve its goal, the Japanese language system has been quite skillful and delicate, emphasizing getting rid of the so-called cultural enslave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is case, church personages can only cater to the Japanese saying and establish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Japanese discourse system and the church's traditional ideational symbol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idea and the realit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山东基督教历史研究”(10JJD73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祥秀;一部有价值的宗教史专著——评杨真著《基督教史纲》(上册)[J];世界历史;1980年02期

2 乌兰其其格;内蒙古基督教史国内20年研究综述[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3 李慎令;;我国基督教会史研究综述[J];世界历史;2008年02期

4 徐有威;吴静;;一部扎实严谨的开拓之作——评龚缨晏教授的《浙江早期基督教史》[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5 卓新平;复杂的历史 当前的警醒——读《台湾基督教史》[J];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01期

6 诺曼;陈芝兰;;历史分支学科论坛:什么是宗教史(一)[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7年12期

7 范明生;;从保罗看基督教是东西方文化的汇合[J];探索与争鸣;1991年03期

8 郭换平;龙开义;;近代以来新疆基督教研究综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5期

9 张志刚;;“基督教中国化”三思[J];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05期

10 萧兵;禹以身祷水[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任继愈;;读徐怀启遗著《古代基督教史》[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2 刘效红;;浅析外国传教士在清末禁烟中的作用[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3 徐文堪;;马礼逊及其汉语研究简论[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4 李春博;;索引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的作用及其价值[A];2004年度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耿f;;中外学者对大秦景教碑的研究综述[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陶飞亚;杨卫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7 ;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目录[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8 J·谢和耐;陆秉君;;《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祖武 郑振清;致力跨学科研究的新成果[N];福建日报;2005年

2 高峰枫;“参考”的秘诀[N];东方早报;2011年

3 乐峰;改革开放以来的基督教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赵晓阳;再现一段尘封的历史[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王桧林;王希天事迹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意义[N];协商新报;2006年

6 钱婉约;陈垣的“古教四考”[N];光明日报;2007年

7 邓平祥;欧洲艺术中的宗教情结[N];人民日报;2003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赵晓阳;丁立美与中华学生立志传道团[N];团结报;2010年

9 记者  李雪林;“韩国老师的课上得真不错”[N];文汇报;2007年

10 李公明;呼唤以宽容与公义反对暴戾迫害的……殉道者和见证者[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东春;20世纪初基督教在中国延边朝鲜民族社会的演变及其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2 刘祺;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1840-1911)—医术、文化与制度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2年

3 陈沛志;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金红;胡约翰与福建安立甘会研究:1862-1915[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尚新建;美国世俗化的宗教与威廉·詹姆斯的彻底经验主义[D];北京大学;2000年

6 颜小华;美北长老会在华南的活动研究(1837-1899)[D];暨南大学;2006年

7 徐炳三;近代中国东北基督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宁;美南浸信会在华南传教活动研究(1836—1912)[D];暨南大学;2007年

9 张永广;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比较研究(1860-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程乃胜;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宪政理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秀成;墨江哈尼族社区基督教社会影响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2年

2 王宜学;基督教与美国宪法宗教自由原则的确立[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高自立;当代新疆基督教“热胀”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光霞;处境与发展[D];山东大学;2008年

5 陈徐慧;基督教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互动[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姚宇兰;试论早期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8年

7 戚星华;试论14世纪威克里夫宗教改革的背景[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8 刘海艳;近代以来基督教在青海地区的传播[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9 李娜;基督教会医疗事业与近代河南社会[D];河南大学;2009年

10 刘淑真;基督教与犯罪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62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662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3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