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宋南渡文人的道教因缘——兼论道教对文人词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28 22:22

  本文选题:南渡 切入点:文人 出处:《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06期


【摘要】:宋室南渡后,朝廷对道教采取了既利用又控制的政策。道教在民间得到了继续发展。从官府到民间,道教信仰普泛并高度世俗化。文人与道教的因缘始于南渡前,南渡后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社会盛行隐逸之风以及特殊生平遭遇,文人与道教的联系更加密切。道教对南渡词人的创作产生较大影响,不仅催生了一批文人酬赠道士词,而且出现了宗教意味很浓的文人道教词,南渡词人还在游仙词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Abstract]:After the southern crossing of the Song Dynasty, the court adopted a policy of both utilization and control over Taoism. Taoism continued to develop among the people. From the government to the people, Taoism became universal and highly seculari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i and Taoism began before Nandu. After Nandu, due to the harsh living environment, the prevailing social recluse and special life experiences, the literati and Taoists were mo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aoism. Taoism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reation of the poets of Nandu, which not only gave birth to a group of literati, but also gave birth to Taoist ci. In addition, religious literati Taoist ci has appeared, and Nandu ci writer has made some progress in traveling fairy ci.
【作者单位】: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文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宋南渡后地域文化多元格局与宋词”(10YJC751107)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南宋词人群分布研究”(13YS12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23;B95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恒展;;《毛大福》本事考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金滢坤;;唐五代科举考试中的冒籍——中国最早的“高考移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周兴涛;;宋代的武学博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8 孙文政;孙仁;;金东北路界壕边堡建筑时间考[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9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10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闫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楠;李纲在桂事迹与诗文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魏蔚;关于契丹建辽的几个重大史实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霍旭东;从汝窑、修内司窑和郊坛窑的技术传承看宋代瓷业的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9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恩君;;为弘扬道教文化而努力——记开学典礼[J];中国道教;1993年03期

2 林拓;高屋建瓴 理扣玄关──评《易学与道教文化》[J];周易研究;1996年03期

3 赵克诚;;传历史之风韵 承文化之精髓 苍溪积极构建中国西武当山道教文化[J];四川统一战线;2008年03期

4 宫明礼;;威海市道协举办首届迎中秋道教文化演艺会[J];中国道教;2008年05期

5 ;丁高隽 修道,给你快乐[J];东方养生;2010年12期

6 钟来因;王羲之文学艺术创造力与道教文化之关系[J];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7 黄信阳;访新加坡有感[J];中国道教;1993年01期

8 汤一介;道教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J];中国道教;2003年06期

9 陈全新;;道教文化中的类比思维[J];宗教学研究;2006年04期

10 ;武当山九宫之首静乐宫[J];武当;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刚;;二十一世纪道教文化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张应超;;新世纪中发扬光大道教文化的思考[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李晓燕;;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指挥表演“八卦鼓”舞[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4 马冬青;;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道教文化——在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上的致词[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盖建民;;从道教生命哲学看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6 蒋晓城;;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南渡及南宋前期的艳情词[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娟英;;道教文化与玉皇信仰[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8 李刚;;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胡孚琛;;道教内丹学的西传和科学解释[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10 蒋步荣;;武夷山道教文化[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正飞 赵鹤茂;茅山道教文化广场落成开放[N];常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章彤 实习生 姜婉冰;民俗?迷信?我们为何难以辨别[N];江苏科技报;2010年

3 记者 吴丽;我市将举办两岸三地纪念吕祖诞辰道教文化周[N];运城日报;2006年

4 记者 赖晓莉 陈蕙茹;8月 蓉城论“道”[N];成都日报;2006年

5 孙崇然;大基山与道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毛公强邋宋娜;“崂山论道”将探究道教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黄冬 王渡生;道教文化在成都: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杨立志;武当山道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肖成菊;五雷山举办首届“道教文化节”[N];张家界日报;2007年

10 黎敏;登松峰山 悟道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海;宋南渡词坛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白晓萍;宋南渡初期诗人群体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刘芳;宋元词曲递变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5 李艳;明清道教与戏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刘延刚;陈撄宁与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D];四川大学;2005年

7 吕有云;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姚惠兰;宋南渡词人群的地域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曾礼军;《太平广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昕;赵秉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玉姣;楼观台道教文化展示区建筑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2 孙素涵;论八卦鼓舞的舞蹈文化艺术特征及其与道教文化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屈丙之;汉唐巴蜀道教文化地理学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琼;宋南渡时期唱和词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5 赵艳艳;嵩山中岳庙古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6 翟玉珍;唐五代文人词中单音节动词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香凤;龙虎山道教文化与旅游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范琳琳;陇东道情考察研究及其价值探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9 杨丽;宋南渡诗人叙事性诗歌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昌庆志;论道教文化对李贺诗歌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78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678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3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