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先民与三国蜀汉关系传说中的祈神咒敌
本文选题:彝族 切入点:三国蜀汉 出处:《宗教学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彝族先民与三国蜀汉关系的传说,反映了历史上彝族先民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当时的民族关系。艺术产生的地方就是文化产生的地方。所以在彝族先民与三国蜀汉关系的传说中,不但反映了彝族先民当时的民族关系,还反映了他们祈神咒敌的信仰民俗文化及其在战争中作用。
[Abstract]:The legen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i people and the Shu Han people of the three Kingdoms reflects the social life of the Yi ancestors in history. Especially the ethnic relations at that time. The place where art came into being was the place where culture came into being. Therefore, in the legen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i people and the Shu and Han peopl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t not only reflected the ethnic relations of the Yi ancestors at that time, It also reflects their belief in folk culture and its role in the war.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
【基金】:西南民族大学国家重大项目培育项目“彝族民俗文化软实力研究”阶段成果 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反映三国史事的彝族民间故事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3DFWH005.1)
【分类号】:B9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军;;荒诞不经与法律真实——论鬼神观念与古代司法中的事实认定[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2 刘茹;张炜;;生态公墓初探[J];当代艺术;2007年01期
3 胡兆量;公墓园林化[J];规划师;2003年01期
4 熊坤新,杨兴猛;试论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01期
5 叶南;;西部民族高校对外汉语教材本土化研究[J];民族学刊;2013年05期
6 肖向明;杨林夕;;民间信仰与中国小说叙事的近代演变[J];文化遗产;2012年02期
7 徐其超;平面描述中有深度研究——评《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文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0期
8 钱玉趾;;“美姑岩刻”的年代、族属及内涵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9期
9 林乐飞;;民间信仰与“愿”文化[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熊英;现代湘鄂边界土家族的祖先崇拜[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振祯;中国科举谶兆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万润保;中国古代小说与方术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0年
4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5 张振国;拒斥与吸纳:天主教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应对[D];山东大学;2008年
6 刘宏;义和团迷信及其社会反应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辟辟;宋前志怪小说与方术[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叶宏;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彝族黑—凉山彝族植物染黑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王丙元;从《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心理分析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顾尔伙;彝族“克智”传承机制及其教育学意义[D];西南大学;2011年
4 吴力勇;清代顺天府旱灾与禳灾初探[D];暨南大学;2011年
5 斯军;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区域典型水神信仰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宋红玉;中国古代雩祭礼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国珍;清代陇东地区自然灾害与农耕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蒲燕妮;维吾尔族行业祖师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张燕霞;山西省岚县“岚城面塑供会”民俗活动的考察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10 林小青;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长白雁;;贵州彝族的原始傩戏雏形“撮泰吉”[J];中华艺术论丛;2009年00期
2 罗希吾戈;;彝族“六祖分支”雏议[J];思想战线;1983年01期
3 宋自华;;彝族“龙作舞”[J];民族艺术;1988年01期
4 苏克明,刘俊哲;试论彝族先民的天人观[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5 彭书传;一种可贵的美学思想[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1期
6 龙天尧;;彝族的祭火圣礼[J];科学大观园;2008年06期
7 易谋远;彝族祖灵葫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共祖”吗?——和刘尧汉先生商讨[J];思想战线;1992年04期
8 陈世军;;试论彝族唢呐与彝族民俗的关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赵东琳;;浅探宣威彝族从隋唐至今的发展变迁史[J];黑龙江史志;2008年16期
10 祁庆富;;拓荒的脚步[J];读书;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仲仁;;彝族先民的宗教信仰[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翁卫平;郑邦俊;;莆仙民俗文化浅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宁;;民俗文化翻译初探——以《福乐智慧》中民俗文化的英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杨太;;东北民俗文化的喜剧精神[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5 徐贯行;;闽北民俗文化及其多元性浅探[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冉砚农;;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上讲话[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千寿山;;论我州旅游业中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展示[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8 谭纯武;;关于南宁民俗文化资源现状与发展的思考[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年
9 马东平;;八坊民俗文化中商业文化特征及其建构[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10 邢莉;;钟敬文的中国民俗学理论新建树——对“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的探讨[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继红;新春庙会突出奥运主题民俗文化奏响和谐乐章[N];国际商报;2007年
2 记者 唐亚南;传承民族文化 再现江淮古风[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3 记者 先朝阳 谢志娟;第五届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开幕[N];甘肃日报;2006年
4 吴锋 杨鲜明;第二届中国环县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隆重开幕[N];陇东报;2006年
5 韩仕超邋王春娜;一位民俗文化使者的追求[N];团结报;2007年
6 邹领根;南丰“民俗文化”成冬季旅游热点[N];抚州日报;2008年
7 徐仲英;甘南特色民俗文化游开门迎客[N];甘肃日报;2008年
8 邓洪卫;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N];广西政协报;2008年
9 杨文婷;西峰至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公交旅游专线正式通车[N];陇东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杨旭春;陕北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召开[N];延安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峻;周作人文学思想及创作的民俗文化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8年
4 曹亚丽;动画影像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代兴安;嘎达梅林之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刘畅;《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宋洁;论当代文学的民间资源[D];兰州大学;2007年
8 远宏;粗瓷杂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回达强;中国古代小说戏剧与回回民俗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蔡华;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水金;民俗文化中仿生现象的历史考察——以华南少数民族为典型[D];暨南大学;2003年
2 邵明翔;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颖超;清代马政对辽西走廊民俗文化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赵丽敏;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民俗学问题[D];河南大学;2005年
5 王亚芳;探究民俗文化的教育学意蕴[D];河南大学;2008年
6 胡术;方寸间的艺术[D];重庆大学;2009年
7 齐飞飞;东永安村的秧歌活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陈金章;汉乐府民俗文化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尚水英;民俗文化视野中的通俗小说文本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闫飞;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筑空间中的存在方式,存在价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4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684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