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思——佛经文献释词之三
本文选题:高僧传 切入点:中华书局本 出处:《读书》2013年09期
【摘要】:正《续高僧传》卷第十四和上讳慧:"一听律筵,十有余载。因循章句,遂欣祖习。贞观初年,拔思关表,广流闻见。"拔思"一词难解。又《续高僧传》卷第四释玄奘:"奘乃一举十问皆陈幽奥,坐中杞梓,拔思未闻。"同书卷第九释灵裕:"自此专业华严涅盘地论律部,皆博寻旧解,穿凿新异;唯大集般若观经遗教等疏,拔思胸襟,非师讲授。""拔"乃超拔、突出之义,当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中华书局本《文选·卷第五十七》之《夏侯常侍诔一首》:"临终遗誓,永锡尔类。谁
[Abstract]:Is "continued Monk Biography" volume 14 and the taboo wisdom: "one listen to the law feast, more than ten years."Follow the rules and sentences, then Xinzu Xi.In the early years of Chastika, Basik was seen in a wide range of streams. "The word "think"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The fourth interpretation of Xuan Zang: "Zang is all Chen Youao at one stroke, sitting in Qi Zi, thinking unheard of."The ninth interpretation of the same book: "from then on professional Huayan Nirvana on the law, are all familiar with the old, wear and chisel new differences; only the great collection of Prajna, such as the Confucian scriptures, such as rare, thinking mind, not teachers to teach..."Pullout "is super-pull-out, prominent meaning, should come from the Mencius Gongsun ugliness": "out of its category, pull out its extraction."Zhonghua Book Book No. 57, "Xia Hou often eulogy": "dying oaths, Yongsil."Who?
【分类号】:B9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龙菲;中国散韵相间、兼说兼唱之文体的来源——且谈变文之“变”[J];敦煌学辑刊;1983年00期
2 严承钧;;慧琳生平考略[J];法音;1988年08期
3 徐清祥;东晋出家士族考[J];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03期
4 尹文汉;;明清时期九华山高僧略论[J];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04期
5 姚培锋;齐陈骏;;东晋南朝时期西来高僧与浙东佛教——读慧皎《高僧传》[J];敦煌研究;2009年02期
6 王东;;《高僧传》校点献疑[J];江海学刊;2007年01期
7 汤用彤;;《高僧传初集》按语选录[J];文献;1980年02期
8 王东;;《高僧传》校点札记[J];江海学刊;2006年04期
9 王东;;《高僧传》校点商榷[J];江海学刊;2006年05期
10 张育英;慧远研究三题[J];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楚草;;江陵古代僧人[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任平山;;龟兹佛教大小乘因素的史料分析[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3 季羡林;;鸠摩罗什时代及其前后龟兹和焉耆两地的佛教信仰[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4 圣凯;;六朝佛教礼忏仪的形成——以悔过法、唱导、斋会为中心[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徐晓望;;闽国时期的福州宗教[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6 张泽洪;;贝叶经与西南丝绸之路[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吴相洲;;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关系再探讨[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一德;;云岗昙曜五窟的帝王象征[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9 朱文民;;定林寺名称由来考[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李瑞哲;;小乘佛教根本说一切有部经律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反映[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邦友;六朝时期岭南佛教与官僚士商的关系[N];民营经济报;2007年
2 云冈石窟研究院 张焯;徐州高僧与云冈石窟[N];中国文物报;2007年
3 孟昭凯;朝阳历史佛教文化之“最”[N];朝阳日报;2008年
4 仝毅;千年古刹普救寺[N];山西政协报;2006年
5 葛世民;论云冈石窟开凿年代[N];中国文物报;2006年
6 ;摩醯首罗天和鸠摩罗天[N];大同日报;2006年
7 古伟瀛;多方面的史学创新之作[N];南方周末;2007年
8 沈蕾;天宁寺:将历史与现代包容一体[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兴孝修身 和谐家国[N];协商新报;2005年
10 李平晔;发行量最大的书籍 圣经[N];中国民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樦;释宝唱与《比丘尼传》[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艳玲;唐代城市居民的宗教生活:以佛教为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尚永琪;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陈文杰;早期汉译佛典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0年
5 李大伟;佛音缭绕的六朝文学[D];山东大学;2009年
6 王志远;论汉魏六朝时期的中国佛教表现艺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阮氏金凤(释严莲);龙树中观思想在华流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小花;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科学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王海燕;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汪yN;中古佛典量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勇;中国早期净土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吕玲玲;宋以来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地区的传播历史考略[D];兰州大学;2008年
3 刘化重;《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新论[D];山东大学;2008年
4 董艳;《百丈清规》创制背景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曹寻真;非汉籍高僧与早期中国佛学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7年
6 韩阳;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与法律[D];苏州大学;2007年
7 刘洪英;隋唐天台宗派特色之蠡测[D];厦门大学;2007年
8 徐强;魏晋南北朝广东佛教的传播与分布[D];暨南大学;2009年
9 袁柯;公元379年的道安僧团与中国化佛教[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朱雄伟;略论唐代僧尼腐化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26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72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