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太清宫道士吴善经与中唐长安道教

发布时间:2018-04-30 22:31

  本文选题:吴善经 + 申甫 ; 参考:《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01期


【摘要】:在中唐时期的长安道教界,太清宫道士吴善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出生于缙云仙都山,拜师于道门领袖申甫座前,游处于权德舆、归登等第一流士大夫之间。在充分利用新出石刻史料的基础上,本文着重考察了吴善经的道门谱系,不仅首次落实了申甫之师泉景仙的身分,且将这一法脉追溯至高宗时由洪州入京的高道万振。虽在长安不过5年,但万振传下的法脉却在长安道教界扮演着重要角色。自申甫在代宗时担任天下道门威仪使之后,吴善经及其弟子赵常盈又踵其风,他们虽被敕住太清官,但开元观始终是其立身之本,显示了一个法脉在长安道观中的传承形态。对于吴善经的一生际遇及其道门谱系的深描,有助于我们对中唐长安道教的理解。
[Abstract]:In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the Taoist Taoist Wu Shan Sutra of the Taiqing Palac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ngan Taoism. He was born in Jinyun Xiandu Mountain, worship in front of the Taoist leader Shen Fu, you are in Quan de Yu, return to the first class literati and officials. On the basis of making full use of the new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stone carving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aomen pedigree of Wu Shanjing, which not only implement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dentity of Shen Fu's Shi Quan Jing Xian, but also traces this vein back to Gao Daowan, who entered Beijing from Hong Zhou during the period of Gao Zong. Although it was only five years in Chang'an, the Dharma pulse passed down by Wan Zhe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ngan Taoism. Since Shen Fu served as the monarch of the world, Wu Shanjing and his disciple Zhao Changying followed the wind. Although they were living in Tai-Qing government, the concept of opening Yuan was always the foundation of his body, showing the inheritance form of a Dharma vein in Changan Taoism. A deep description of the fate of Wu Shan Jing and his Taoist pedigree is helpful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Changan Taoism in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B9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应桥;;唐名相姚崇五世孙姚勖自撰墓志简释[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雷闻;;山林与宫廷之间:中晚唐道教史上的刘玄靖[J];历史研究;2013年06期

3 吴真;;正一教权象征“天师剑”的兴起与传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陈怀玉;;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士人出处观念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陈立柱;;刘知几史学变革观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曹小云;;早期汉译佛经与中古汉语词语溯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陶智;;中古汉语词义琐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黑维强;;论古代契约文书的文献特点及词汇研究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郑韬;;中唐文人士大夫对洪州宗的接受——以白居易、权德舆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董建国;;百花情结入诗来——唐代的嗜花风尚及其对诗歌的影响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燕秋;;中西方悼亡诗的美学比较[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赖瑞和;;论唐代的检校郎官[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3 刘向阳;;唐太宗选择昭陵陵址时间及长孙皇后殡地小考[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4 王贞平;;唐高祖、太宗两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与“义”为中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5 贾志刚;;《唐魏系墓志》考释[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6 董志翘;;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词语略考[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7 黄铁苗;;节约规律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8 陈文庆;;唐代福建佛教的几点观察——刘轲《福州东山圣泉法华院记》佚文释证[A];第十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吴在庆;;试论唐代三个时期对风雅传统的倡言呼唤[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10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因假借误释词条举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邵颖涛;冥界与唐代叙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6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杨海花;《尔雅》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订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yN;北宋亭台楼阁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泽洪;论道教的法剑[J];中国道教;2002年03期

2 张乃翥;;龙门所见两《唐书》人物造像补正[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吴真;;唐代社会关于道士法术的集体文学想象[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李献奇,周铮;唐徐恽及夫人姚氏墓志考述[J];中原文物;2000年06期



本文编号:1826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826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d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