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莱尔马赫的“绝对依赖感”概念再析
本文选题:绝对依赖感 + 基督教信仰 ; 参考:《理论月刊》2013年12期
【摘要】:在《基督教信仰》一书中,施莱尔马赫认为,基督教信仰的本质是一种被称作是"绝对依赖感"的情感状态。施莱尔马赫的"绝对依赖感"之所以名声大噪,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由麦金托什、斯图亚特等人对其教义学巨著《基督教信仰》颇具影响的翻译。①然而,就施莱尔马赫为了描述这种宗教情感状态所使用概念的翻译而言,这一翻译却又存在某些方面的误导,使得一些有关施莱尔马赫宗教理论的实质性问题变得模糊不清。
[Abstract]:In Christian belief, Schlermach argues that the essence of Christian faith is an emotional state called "absolute dependence." Schlermach's "sense of absolute dependence" is famous in large part because of the influential translation of McIntosh, Stuart, and others for his masterpiece, Christian Faith, however, As far a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oncepts used by Schl 茅 rmach to describe this religious emotional state is concerned, there are some misleading aspects in this translation, which makes some substantive questions concerning Schlermach's religious theory blurred.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2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ZJ011)
【分类号】:B9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帅;;论宗教情感——对神灵权威的敬畏感[J];现代交际;2010年06期
2 李栋;;“那没有看见就信的”[J];天风;2007年07期
3 王翔;;史怀泽与敬畏生命理论[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5期
4 卢秀敏;秦和平;;基督教在黔西北彝汉杂居地区传播的现状调查——以贵州赫章、威宁的两个村落为研究个案[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喻天舒;刘一南;;从德西德里对藏传佛教的评论看基督教信仰的排他性[J];中国藏学;2009年04期
6 段怀清;;试论王韬的基督教信仰[J];清史研究;2011年02期
7 李启军;审美变奏:基督教信仰与禅宗理想[J];学术论坛;1998年03期
8 梁明;;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历史的必然[J];同舟共进;2004年10期
9 李红菊;张蓉;;基督教信仰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石峰可;鞠萍;;近代朝鲜半岛基督教的发展及对其国民思想观念的影响[J];传承;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游斌;王爱国;宫玉宽;;多元民族文化中的基督教:“基督教与云南少数民族”调查报告[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2 黄裕生;;基督教与哲学相遇之后——论基督教信仰对哲学的贡献[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剑峰;刘红萍;杜兰英;;宗教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研究:国外文献评述[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宫玉宽;;贵州省赫章县少数民族基督教现状[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5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爱国;;云南基督教特殊问题研究——“小众教”产生、演变历史及其治理[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7 裴连山;;从传教运动看中国教会神学思想演变[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卓新平;;基督教信仰与中西文化[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严锡禹;;梁发及其《劝世良言》[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胡应强;;中国基督教发展自我的努力途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志鹏;基督教信仰与现代科学发现的动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向平;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双重互动[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韩焕忠 苏州大学哲学系;超越对话何以可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于祺明;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的本质区别[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李平晔;基督教信仰的上帝[N];中国民族报;2002年
6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中央民族大学“比较经学与宗教间对话”创新引智基地研究员 游斌;宗教对话 从经典互读开始[N];中国民族报;2011年
7 傅献祭;基督教的教义性、伦理性与社会和谐[N];中国民族报;2006年
8 北京大学哲学系 吴玉萍;排拒与接纳[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黄平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活跃于社会运动中的国际关系变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学研究中心 李向平;当代中国“老板”的信仰与信仰实践[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丽新;儒学与基督教:天人关系、神人关系及其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石丽;基督教信仰与团体秩序建构[D];上海大学;2012年
3 赵杰;两种生命的学问[D];山东大学;2006年
4 陈宁;嵌入日常生活的宗教皈信[D];吉林大学;2013年
5 李剑峰;宗教情感和教会认同对基督徒消费决策风格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马恩瑜;当代中国城市基督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吕绍勋;查尔斯·泰勒与世俗化理论[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勇;耶路撒冷与雅典之争[D];山东大学;2010年
9 刘海涛;透视中国乡村基督教[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王莹;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娟;武川县基督教信仰的调查与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玉峰;青少年基督教信仰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素威;一个中原村落基督教信仰的考察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4 温江伟;乡村基督教信仰动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成军芳;农村基督教信仰互动仪式及其功能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朱临;兰州红古区基督教信仰现状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孙皓明;转型期基督教信仰传播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樊金凤;莫尔特曼终末视阈下的希望[D];山西大学;2010年
9 刘耕田;安柴村基督教信仰情况考察报告[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10 张一思;当代基督教传播对农村文化生活影响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72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872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