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清代求雨禳灾叙事的伦理意蕴与民俗信仰

发布时间:2018-05-12 23:29

  本文选题:清代 + 求雨禳灾叙事 ; 参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遇旱求雨,是明清一个重要的民俗事象。而清代求雨禳灾的社会政治伦理整合倾向,首先是皇帝一如既往地成为求雨的正统力量。上行下效,地方官员往往也是求雨责任人,求雨成功,效应远大于勤恳敬业保民的多年辛劳。求雨禳灾叙事中往往充满疑问和不确定性,求雨失败均将责任归结操作者法师。有的法师运用含有某种神秘崇拜内蕴的巫术仪式求雨,有时会有生命代价。文学想象艺术化地丰富了文学伦理复杂的整合特征。特定地区的灵物崇拜与求雨神物有关。佛教思维影响下的咒龙求雨,谩骂乃至鞭打龙神是巫术求雨的变形。旱魃崇拜则较为复杂,在明代就已有了驱除的替代方式——兽与女性。而清代则出现人面鸟类旱魃,甚至变形旱魃。暗示着异形现身与旱灾降临的某种神秘对应关系。
[Abstract]:Drought and rain were an important folklor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owever, the tendency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ethics integration in Qing Dynasty was that the emperor became the orthodox force of seeking rain as always. Local officials are often responsible for the rain. The effect of success is much greater than years of hard work and hard work. The narrative of rain disaster is often full of doubt and uncertainty. The failure of seeking rain ascribes the responsibility to the operator. Some wizards use witchcraft rituals that contain some kind of mystical worship, sometimes at the cost of their lives. Literary imagination artistically enriches the complex inte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ethics. Worship of spiritual objects in specific areas is related to seeking rai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Buddhist thinking, the dragon seeking rain, invective and even whipping dragon deity is the deformation of witchcraft seeking rain. The worship of damal drought is more complex, in the Ming Dynasty there has been an alternative way-beasts and women.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birds had a sudden drought, or even a deformed drought. Implying some mysterious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appearance of the alien form and the arrival of drought.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清代灾荒叙事与御灾民俗想象研究》(20100480227) 2009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清代灾荒叙事与民俗想象研究》(L09DZW007)
【分类号】:B933;K24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注;;清末广州对外经贸活动与英文粤音借词的产生[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何志明;;晚清地方政府应对社会性危机的失误——以光绪二年江南地区妖术恐慌事件的处理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刘国军;;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冲突与选择——戊戌时期士大夫“保教”主张及中西宗教文化认同论析[J];北方论丛;2012年03期

4 刘海峰;;从《西域置行省议》看龚自珍的移民实边思想[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王小惠;;清末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形象——以明恩溥、何天爵以及麦高温为考察中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刘卫英;;宝贝兵器与明清小说人物形象塑造[J];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王社教;;清代西北地区的沙尘天气[J];地理研究;2008年01期

8 王立;陈康泓;;明清“作诗免罪”母题与诗歌艺术的生产消费[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范恬;;从“阴司断狱”看明清小说中的因果报应信仰[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9期

10 杨全红;;《法句经序》学习补课[J];英语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梅雪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朝晖;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文美;翁牛特右翼郡王旗的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冯尕才;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森林变迁及林业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孙鸿亮;佛经叙事文学与唐代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玄宗女贵莲(释慧莲);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拓;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田东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刘惠卿;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母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教军章;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黎仕明;清代甘肃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卫英;姜娜;;明清巨蚌传说的民俗想象与生态美学[J];东疆学刊;2011年03期

2 刘卫英;马彦芳;;民间鬼神信仰力影响下的空间叙事——论《酆都知县》的叙事艺术[J];学术交流;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进华;清王凇吨裎胗木油肌穂J];东南文化;2000年03期

2 刘为;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下的通使往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03期

3 王超;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杨琰;清季新疆屯田对当地少数民族人口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童永生;清代创新派绘画主题的感伤性与形式的抽象化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徐志平;“浙西词派”中的平湖“二沈”——清代嘉兴词人介绍[J];嘉兴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宝玉柱;清代蒙古社会转型研究——社会政治转型的客观原因:女真崛起[J];满族研究;2003年01期

8 刘敏;清代赫哲族在捍卫建设东北边疆中的贡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9 聂红萍;清代前期新疆州县以下基层制度的演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张世明;清代宗藩关系的历史法学多维透视分析[J];清史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燕洁;万芳;;清代中西医汇通丛书研究初探[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卢银兰;;清代广东番禺人陈璞与中医[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蔡克荣;;清代书院的经费运作[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高小康;;文学想象与文化群落的身份冲突[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戴冠青;李小斌;;在文学想象中演绎闽南文化心理——对闽南民间故事的一种研究[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晓光;;改土归流中的一场典型诉讼事件——从清末四川茂州羌民控告土司案件看民族地区的诉讼与司法[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8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萧凌波;;清代东蒙地区对华北平原水旱灾害异地响应方式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文学想象中的离奇辩护[N];检察日报;2011年

2 李敬泽;中国文学想象的重要源头[N];文艺报;2011年

3 汪杨;《农民工》:文学想象与现实勇气[N];人民日报;2011年

4 张莉;重构“人与城”的文学想象[N];文艺报;2011年

5 程光炜;跨世纪的文学想象[N];文艺报;2004年

6 洪一树;清代“大观园”宏琳厝[N];中国旅游报;2000年

7 陕西 罗世广;偶得清代宫钱[N];中国商报;2002年

8 来新夏(作者为南开大学教授);清代一部反邪教的书谈《破邪详辨》[N];北京日报;2001年

9 张颐武 作者为著名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惊人之语其实是对文学的焦虑[N];各界导报;2007年

10 陈平原;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金燕;清代文言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何海燕;清代《诗经》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奇志;论清末民初思想和文学中的“英雌”话语[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晓U

本文编号:1880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880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6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