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国家:民族主义视野下的《生命月刊》
本文选题:20世纪20年代 + 生命月刊 ; 参考:《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生命月刊》(1920—1926)由北京基督教团契证道团(1924年改称生命社)创办,成员以在燕京大学执教的教授为主,其自喻性质是“不分国界、不分宗派、不属党会。”1920年代,该刊在风起云涌的民族主义运动冲击下做出了复杂的回应。1922年的非基督教运动中,《生命月刊》对运动进行了反驳同时也要求基督教自省;1924年收回教育权运动爆发后,《生命月刊》作者的态度出现了分歧,但最终还是接受教会学校立案的结果;面对1924年非基督教运动的再兴,《生命月刊》的态度呈现出从自我保护到激烈反驳再到反求诸己的复杂回应;1925年五卅运动发生后,《生命月刊》表现了中国基督徒自身的觉醒和对教会的危言劝诫;在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上,《生命月刊》呈现出中国基督徒立场逐渐坚定的过程。在与民族主义运动的互动过程中,《生命月刊》开始逐渐有了自己的民族主义主张,即:“理性”对待“国家主义”,塑造基督徒的国民观、建立本色教会、以及本色教会服务国家与社会的理念。《生命月刊》的民族主义表达表现了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浓厚的爱国情怀、深受民族主义运动影响、中国基督徒国民与教徒身份的调和与统一、信仰与国家之间的调适与选择的四个特点。
[Abstract]:The Journal of Life (1920-1926) was founded by the Christian Fellowship of Beijing (renamed Life Society in 1924). Its members are mainly professors who teach at Yenching University. Its self-explanatory nature is that "there is no national boundaries, no sects, no party associations." in the 1920s, The magazine responded in a complex way to the surge of nationalist movements. In the non-Christian movement of 1922, the monthly Life contradicted the movement and called for Christian introspection; the 1924 Movement for the recovery of the right to Education broke out. Since then, the authors of the monthly Journal of Life have been divided in their attitudes. But eventually accept the results of the church schools; In the face of the revival of the non-Christian movement in 1924, the attitude of the monthly Life presents a complex response from self-protection to vehement refutation to seeking one's own mind. The awakening of the body and the exhortation to the church; On the issue of abrogation of unequal treaties, the monthly Life presents a gradual process of strengthening the Chinese Christian position. In the course of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nationalist movement, the monthly Life began to have its own nationalistic proposition, that is, "rational" treatment of "nationalism", shaping the Christian national view, and establishing its own church. The nationalism of the "Life monthly" expresses the strong patriotic feelings of the Chinese Christian intellectuals and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nationalist movement. The reconcili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Chinese Christian national and Christian identity, the adjustment and choice between faith and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亚林,侯星芳;逐渐走进更多农民心中的上帝——对农村基督教社会功能的分析[J];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2 刘薇;“曹州教案”新议[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杨虹;美国宗教文化的多样性探析[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任念文;清末在华教会、传教士的经济活动及其影响述略[J];晋阳学刊;2002年03期
5 郭尚鑫;人道主义的呼唤——“镀金时代”美国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J];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04期
6 安金辉;伽利略被审原因探析[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左奇志;简析2-16世纪基督的艺术形象[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刘志庆,尚海丽;加拿大传教士与安阳[J];殷都学刊;1999年01期
9 杨大春;基督教在早期罗马帝国和晚清中国的传教方式比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李龙云;;我与《剧本》月刊[J];剧本;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欢迎订阅2010年《动物医学进展》(月刊)欢迎大家踊跃投稿![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汪敬虞;;关于搜集期刊经济资料的一些初步意见[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3 李建斌;;宗教研究的科学化——英格的宗教研究场论的基本内容[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4 田永明;;文章贵在有情趣[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赵士林;;《基督教在中国——处境化的智慧》导论[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6 寸炫;;云南广山寨全寨信教(基督)的成因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7 杨鸣明;刘芳;;宗教对技术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通知[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9 张士靖;;电子健康环境下医药人员的信息素养[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资料汇编[C];2011年
10 王立新;;“国际关系的基督化”:对一战的反思与美国传教团体内国际主义的兴起(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楠;“宿管阿姨”教会我们什么[N];解放日报;2011年
2 魏德东;教会也是学校[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叶松荣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格里戈利圣咏:教会音乐的奇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朱先春 刘鸿燕;我们有责任教会农民用好肥[N];农民日报;2011年
5 魏_扯,
本文编号:1892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892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