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两晋南北朝河西僧人西行及河西的译经活动

发布时间:2018-05-25 23:45

  本文选题:两晋南北朝 + 河西僧人 ; 参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经由河西东传,故而敦煌、凉州等地佛教非常盛兴,汇聚天竺、西域各族(主要是西域各族)译经、传教的僧人,历时既久,河西地区也孕育了一批本土僧人,对佛教在中原及江南的弘扬起到了重要作用。敦煌、凉州等地一时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河西在佛经传译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经河西西行僧人及河西本土僧人西行取经,以及凉州译经状况及其推动佛教传布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Abstract]:During the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Buddhism was transmitted through Hexi to the East, so Buddhism in Dunhuang, Liangzhou and other places was very popular, bringing together Tianzhu, the various nationalit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mainly ethnic groups in the Western region) to translate the scriptures, and monks who preached for a long time. Hexi also gave birth to a group of native monks,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Buddhism in the Central Plains and Jiangnan. Dunhuang, Liangzhou and other places have become the center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Hexi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ituation of translating the scriptures of Liangzhou and its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pread of Buddhism.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西文化交流视野下的先唐西域文学研究”(11BZW128) 《新疆通史工程》基础研究项目“汉唐时期西域文学研究”(XJTSB038)
【分类号】:B9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燕凌;;试论佛教梵呗的产生[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李霞;;论皖江佛教传播中心与文化特质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阚绪良;《世说新语》词语札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吕斌;;支遁生平事迹及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陶礼天;《出三藏记集》与《文心雕龙》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俞晓红;论唐五代白话小说的伦理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张勇;;寒山的论诗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汪东萍;方瑞芬;;释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翻译思想评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陆离;;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僧官的几个问题[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2 张承宗;;东晋南朝尼姑事迹考[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夏雷鸣;;从OI卢文文书看鄯善国僧人的社会生活——兼谈晚唐至宋敦煌世俗佛教的发端[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俞朝卿;;和合——寒山寺文化的真谛[A];中国·苏州——首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7)[C];2007年

5 尚永琪;;3~6世纪僧人的流动与地理视阈的拓展[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谢重光;;漳、泉二州文化形态异同论[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范正义;;试论闽南宗教信仰与海洋环境的关系[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郭美星;;试论“玄佛合流”的历史进程及其当代意义[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吴瑞霞;;从“道之文”到“文之道”——《文心雕龙》“文道”之释义[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8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慧;佛教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丹;《沧浪诗话》的语言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鹏飞;音乐的宗教[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荣梅;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敏;唐代佛教人物画创作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唐丽星;早期道教的行香文化[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纬;汉魏两晋南北朝出经籍表[J];佛学研究;2004年00期

2 宇恒伟;;浅析东汉至南北朝的佛像崇拜[J];文博;2007年04期

3 吴肃森;论敦煌佛曲与词的起源[J];敦煌学辑刊;1989年02期

4 黄征;吴士鉴旧藏敦煌北朝唐人写卷的鉴定与考证[J];敦煌研究;1999年02期

5 杨富学;敦煌文献对中国佛教史研究的贡献[J];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02期

6 荣新江;《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评介[J];中国史研究;2000年01期

7 张亚杰;丝路圣迹──忆赵朴初先生敦煌之行[J];佛教文化;2001年Z1期

8 孙修身;成武本《佛说父母恩重经》之意义[J];国家图书馆学刊;1998年03期

9 李正宇;唐宋敦煌世俗佛教的经典及其功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陈士强;《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讲解[J];法音;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学勇;;敦煌阴氏与佛教的关系及相关问题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2 刘元春;;大乘佛教道德的现代价值[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3 姚卫群;;奥义书与大乘佛教中相关思想比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贾东桥;;佛教解脱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5 姜涛;;略论早期(二-四世纪)的龟兹佛教[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蔡明田;;佛教的生死观[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7 刘松柏;;龟兹k芈谀欠鹪煜裼氪蟪朔鸾蘙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8 方立天;;佛教文化发展样式:传承与创新(论纲)[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9 张和增;;“心持半偈瞿秋白”——论瞿秋白与佛文化的关系[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10 武邑尚邦;顺真;;印度大乘唯识宗“七因明”学说的逻辑特征[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晓征;敦煌菩萨交融文明[N];中国财经报;2003年

2 武全喜;“宁夏敦煌”须弥山石窟[N];人民政协报;2002年

3 佐藤有希子 东京大学大学院·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刘晓东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译;毗沙门天像的图像形成于敦煌吐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戴劲松;数字敦煌工程将在20年内完成[N];中国税务报;2008年

5 李小艳;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N];中国民族报;2003年

6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留学生 乔氏云英;越南佛教的多元文化[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张明禄 夏德美;食素和尚 酒肉和尚为何同时存在[N];北京科技报;2005年

8 蒋劲松(清华大学副教授);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佛性[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9 傅雪琼 组稿;敦煌佛教圣地——雷音寺[N];民主协商报;2006年

10 王辉;我国首届佛教外语交流会在沪召开[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峰;入传、对话与突破[D];西北大学;2013年

2 吴可为;华严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徐艺;敦煌北朝彩塑造型语言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4 哈磊;四念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顾满林;汉文佛典用语专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刘元琪;净影慧远《大乘义章》佛学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7 杨发鹏;两晋南北朝时期河陇佛教地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大伟;佛音缭绕的六朝文学[D];山东大学;2009年

9 尹邦志;实相之门——《大智度论》禅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徐时仪;《玄a梢,

本文编号:1935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935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5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