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节庆游戏与“共同体”生活——法国中世纪的愚人节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30 04:08

  本文选题:愚人节 + 狂欢文化 ; 参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愚人节曾经是中世纪法国最重要的狂欢节庆。与一般的理解不同,愚人节并非只是低级教士的节日,它实际上囊括了各个阶层、性别和年龄的支持者和参与者。愚人节狂欢游戏典型地反映了中世纪法国"共同体"式的生活状态,即包括各级教士在内的所有成员都共享着同样的文化、信仰、生活方式。这是因为中世纪人们的生活世界里充满了各种实际的和想象的威胁,因而需要通过某种群体性的宗教仪式来驱逐这些恐惧,同时团结一个社群的全体成员共同面对这些困难,愚人节的狂欢游戏正是这样的一种仪式。14—15世纪,深重的社会危机动摇了传统的教会和社会体系,教会开始把愚人节活动驱逐出教堂,进而禁止教士参加公共游戏活动。这些演变导致中世纪的"共同体"开始解体,并造成愚人节在16世纪中叶全面衰落。
[Abstract]:April Fool's Day was once the most important carnival in medieval France. Contrary to conventional understanding, April Fool's Day is not just a festival for lower priests. It actually includes supporters and participa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gender and age. April Fool's Day Carnival game typically reflects the medieval French "Community" style of life, in which all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including priests at all levels, share the same culture, faith, and way of life. This is because the medieval world of people was full of real and imagined threats, and it was necessary to banish these fears through some sort of communal religious ritual, while uniting all the members of a community to face these difficulties together. The carnival of April Fool's Day was such a ritual. In the 14th and 15th centuries, the deep social crisis shook the traditional church and social system, and the church began to expel April Fool's Day from the church, thus prohibiting priests from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games. These changes led to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medieval Community and the general decline of April Fool's Day in the middle of the 16 th centur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历史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87)
【分类号】:B97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玉辉;;彼得·伯克的文化史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程波;;法律规制视野下的劳动者休假权——以节日文化与钟点时间的历史演进为进路[J];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3 郭华;;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休闲生活考察[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4 欧阳萍;;工业革命对休闲生活方式的影响[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徐华娟;;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富裕农民教育状况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李国斌;;从人学解析“魔鬼”的艺术形象[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胡光志;雷云;;版权、表达自由与市民社会[J];法学评论;2008年02期

8 李红娟;郭为桂;;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研究:西方学者的视野及其启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周立红;;试析法国旧制度时期妇女参与食物骚乱的原因[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10 陈恩黎;;僭越后的道德焦虑与机器图腾——郑渊洁畅销童话文化批评[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汝;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的宗教情怀与艺术魅力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继林;民间话语与五四新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建红;12-16世纪西欧的医生[D];复旦大学;2011年

4 金铖;构筑想象的城堡[D];吉林大学;2012年

5 刘君;从工匠到“神经”天才[D];四川大学;2006年

6 徐华娟;英国富裕农民群体研究(1450-1650)[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仲民;阅读、表达与集体心态[D];复旦大学;2007年

8 陈立旭;重估大众的文化创造力[D];复旦大学;2007年

9 叶舟;清代常州城市与文化:江南地方文献的发掘及其再阐释[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郭华;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生活消费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芳华;卡洛·金兹堡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梓;十八世纪伦敦与北京商人阶层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仰操;论周作人对滑稽文学的批评与借鉴[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李琳;现代体育光起于英国原因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唐志宾;英国工业革命对市民休闲生活影响的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6 王春亮;春宫画厌胜的社会心态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红娟;建国初期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历史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成雁;莎士比亚戏剧幻觉的产生[D];西南大学;2012年

9 李响;试论中古英国城市经济的道德趋向[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昆;博斯《愚人船》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瑞享;余友辉;;西塞罗的神论——兼论其对基督教神学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7年04期

2 谢劲松;心灵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J];天风;2005年04期

3 李向平;;缘分·功德·共同体——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4 周君才;刁隆信;;追寻逝去的人类精神家园——卢梭宗教思想新论[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陈涯倩;;论共同体的宗教本质[J];江海学刊;2007年03期

6 王善博;;科学合理性与宗教合理性之间的纽带[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04期

7 黄时裕;;人与大地——有关环境问题的一些神学和伦理思考[J];金陵神学志;2010年04期

8 王志成;;全球化、宗教共同体及全球灵性[J];人民论坛;2011年14期

9 克尔吉兹托夫·高里考斯基!波兰汉学家,高原;民族与神话[J];世界民族;2001年04期

10 王志成;朱文信;;全球化时代诸宗教相遇时的一种选择[J];读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涯倩;;试论共同体的宗教本质[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成有;;浅析宗教信仰中的民族性问题——以甘宁青地区的回族为例[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3 李向平;;缘分·功德·共同体——中国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宗教学会会长 卓新平 浙江大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特约研究员 安伦;“宗教共同体”是否可能[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学研究中心 李向平;当代中国“老板”的信仰与信仰实践[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尹虎彬;民间叙事的神话范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李向平;缘起·功德·信仰共同体[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张新樟 浙江大学全球化文明研究中心;弘扬共同体理念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方永;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政治神学的新自由主义性质[D];武汉大学;2006年

2 王希;安萨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钟传优;当代科学与宗教融合论述评[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慧;追寻遗失的智慧[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3 答小群;康德道德宗教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4 陈颖;南京穆斯林社区语言使用状况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赵玉娇;交往与对话—文明、宗教冲突的解决途径[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53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953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1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