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当代藏传佛教教义阐释工作的有益探索

发布时间:2018-05-30 13:55

  本文选题:藏传佛教 + 阐释工作 ; 参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宗教没有一成不变,每一种宗教都经过了曲折的历程,都是在不断自我调适中,甚至在充满张力中获得新的发展。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进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经历过几百年政教合一的思想桎梏,要想彻底摆脱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藏传佛教能否健康发展,实现政教双方共同的目标,就需要不断对藏传佛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的新的阐释。在藏传佛教教义阐释工作日益向纵深发展之际,如何建构基本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来协调和整合体系,成为一项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Abstract]:Religion is not fixed, each religion has gone through a tortuous course, are constantly self-adjustment, even in full of tension to obtain new development. The process of Tibetan Buddhism adapting to socialist society is a long process, it has experienced hundreds of years of ideological shackles of the unity of politics and religion, in order to completely get rid of it can never be achieved overnight. Whether Tibetan Buddhism can develop healthily and achieve the common goal of both church and state requires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 keeping with social progress. Whil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s developing in depth, how to construct the basic theory and coordinate and integrate the system based on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that must be faced and solved.
【作者单位】: 中央统战部;
【分类号】:B9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蒲文成;藏传佛教进步人士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积极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04期

2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庆祝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成立大会上讲话[J];法音;1987年06期

3 李冀诚;;藏传佛教与五台山[J];五台山研究;1988年04期

4 罗碧玲;;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问难”[J];中国藏学;1989年02期

5 周润年;;历世章嘉活佛与藏传佛教的联系[J];法音;1989年10期

6 蒲文成;;藏传佛教诸派在青海的早期传播及其改宗[J];西藏研究;1990年02期

7 伍昆明;;古格土王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僧人的对策[J];中国藏学;1991年03期

8 王尧;;藏传佛教译经史料钩沉[J];中国藏学;1992年03期

9 敏文清;筚路蓝缕 开启新端——评《中国藏传佛教名僧录》[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1993年04期

10 周炜;藏传佛教的祈祷内容和方式[J];西藏民俗;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传力;边普;;藏传佛教与拉萨城市转经道空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亚莎;;藏传佛教“佛鹏”源流考——青藏高原Khyung图形的演变脉络[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郎维伟;;四川康区藏传佛教觉姆现状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郎维伟;;试论康藏文化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为纪念任乃强先生而作[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5 向红笳;;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班班多杰;;为道、为学、为器——简论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关系[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7 才让;;当代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及发展特征[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8 沈桂萍;;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9 康春英;;藏传佛教中的爱国主义情愫及其现实意义[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10 孙悟湖;;元代藏传佛教向蒙族地区传播及其与蒙古萨满教的内在紧张[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班班多杰 孙悟湖;藏传佛教对藏、蒙古等民族文化生活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王辉;一场智慧的较量[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4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5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尼玛潘多;发挥藏传佛教的积极作用[N];西藏日报;2008年

7 记者 吴艳 通讯员 张飞;第四届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授予仪式在京举行[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记者 苏琳;第四届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授予活动在京举行[N];经济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李银发;佛学院里书声琅琅[N];云南日报;2009年

10 魏武;11名学僧获授藏传佛教“拓然巴”高级学衔[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知珍;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刀吉仁青;藏传佛教文献中的佛性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何杰峰;藏传佛教判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白玛措;莲花生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7 斯塔;本体、方法、境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赵改萍;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发展及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9 段晶晶;藏传佛教圣迹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仁尼格;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世俗化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陆启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3 高琳;藏传佛教在新疆的兴起和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4 曹英;藏传佛教对藏民族习惯法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严永孝;甘南藏区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6 王军涛;西夏时期藏传佛教在河西地区的传播与发展[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7 昃冬;藏传佛教在藏区旅游中的影响及其与藏区旅游和谐关系的构建[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8 德却卓玛;试论宗喀巴大师对格鲁派寺院教育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尼玛;藏传佛教直贡噶举金刚法舞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10 次仁旺旦;浅论佛教身心保健法[D];西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55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955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f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