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天主教会的再政治化与战后菲律宾社会转型互动机理研究
本文选题:菲律宾 + 天主教会 ; 参考:《东南亚纵横》2013年06期
【摘要】:二战后,菲律宾天主教会以布道者和政治家的双重身份深刻影响着菲律宾战后社会政治转型,经历了一个与执政当局相互依靠并结盟,善意批评仍合作,最终决裂且抗争,民主监督与制衡的过程。教会无论是被迫"去政治化"还是主动"再政治化"都与菲律宾国内当时的社会、政治主题密切相关。天主教会通过内部的政治动员与外部的政治联盟,对社会转型施加影响力,维护教会的核心利益。
[Abstract]:After World War II, the Philippine Catholic Church deeply influenced the post-war social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hilippines as both a preacher and a statesman, experienced a mutual dependence and alliance with the governing authorities, and continued to cooperate with well-intentioned criticism, finally breaking and fighting.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c supervision and checks and balances. Whether the church was forced to depoliticize or actively re-politicized, i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themes in the Philippines at that time. Through internal political mobilization and external political alliance, the Catholic Church exerts influence on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maintains the core interests of the church.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前期成果,编号13CGJ025
【分类号】:B976.1;D7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杰伟;;菲律宾天主教对政治的介入[J];东南亚研究;2005年06期
2 周东华;布道者与政治家:天主教会的社会政治功能与巴西政治转型[J];拉丁美洲研究;2003年04期
3 翟坤;忠诚与背叛——略观菲律宾近20年之军人政变史[J];世界知识;2003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早明;;东南亚国家教育宏观决策特点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2 张世均;菲律宾华侨对抗日战争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刘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越南社会[J];沧桑;2007年04期
4 袁静;;从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抗美战争看美、苏、中、越关系[J];沧桑;2008年06期
5 张树焕;;经济成长与社会公平向度下的韩国财阀模式研究[J];当代韩国;2010年02期
6 贺圣达;对战后东南亚民主与发展的考察[J];当代亚太;1995年02期
7 林江;菲律宾和印度实行西方式民主制的必然性[J];当代亚太;2002年04期
8 周方冶;;泰国的廉政建设与廉政文化[J];当代亚太;2006年04期
9 李文;毛悦;;民族国家意识的培育与廉政文化建设——西方和亚洲国家廉政文化建设经验研究[J];当代亚太;2009年03期
10 尹朝安;19世纪中后期德国经济的发展与制度创新[J];德国研究;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泰峰;;影响非洲现代化的因素浅析[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二辑——非洲变革与发展[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果海英;西法东来的样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3 杨凯;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对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及其原因[D];暨南大学;2011年
4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王建礼;巴西共产党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的巴西式道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连东;中国、印度与东南亚之间的鸦片“三角贸易”研究(1602-1917)[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英姿;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共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齐欢;二战后越南现代化进程研究(1945-2010)[D];云南大学;2011年
9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运瑞;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乔芬;中菲南海争端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青;地区力量的整合与提升[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曾理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与稳定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孙创锦;澳大利亚与印尼独立(1945-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晓;新加坡的“小国大外交”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红菊;后威权时代菲律宾政治走势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阎亮军;美国在菲律宾殖民统治时期的文化扩张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范锦荣;泰国华人政治参与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胡珊;英国对马来亚联邦的设想及结果(1942-1948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窦效民,,孙龙国;宗教与社会政治稳定[J];理论月刊;1995年07期
2 ;审视宗教的新视角──功能分析[J];求是学刊;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锦如;;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曹锦如副局长在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中国天主教;1983年08期
2 沈鹏轩;;中国天主教“两会一团”驻会负责人访问广西散记[J];中国天主教;1988年04期
3 宗怀德;;在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上阔步前进——纪念中国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四十周年[J];中国天主教;1991年01期
4 王敬平;中世纪后期的天主教会与文艺复兴[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5 张京天;;承行主旨 活出基督[J];中国天主教;2005年05期
6 张翰民;;发扬爱国爱教传统 开创教会美好明天 纪念宗怀德主教逝世十周年[J];中国天主教;2007年04期
7 余润深;;挽救并发展中国天主教会的历史抉择[J];中国天主教;2009年01期
8 刘柏年;;一轮甲子满 好风正扬帆——中国天主教六十年的新生与辉煌[J];中国天主教;2009年05期
9 施雪琴;;把中国天主教第八届代表会议精神落到实处[J];中国天主教;2011年01期
10 ;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章程[J];中国天主教;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顾卫民;;20世纪初期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运动[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2 王国平;杨大春;;20世纪初年中国天主教和耶稣教的教民冲突[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3 何岩巍;;1843—1900年在京天主教遣使会传教活动的恢复与发展[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4 张宇靖;;世界天主教中心——梵蒂冈[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5 余丰;;连城四堡的宗族社会与民间信仰[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6 张祝平;;民间信仰:当下状态与应然路径[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郑长城;;全面理解爱国爱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8 池惠中;;密切联系群众是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胜利之本[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9 李晨升;;拉萨八廓街居民藏传佛教信仰状况调查[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晓梅;爱乐敦:现代拉美天主教会发展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 徐祖荣;社会转型对宗教的影响与宗教的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新华社记者 魏武;自选自圣:在华传递福音的正确选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叶小文;“正义的冠冕”为傅铁山主教预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5 记者 刘柏录;省政协《民主监督建议书》受重视[N];协商新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代淑玲;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独立自主自办教会[N];协商新报;2008年
7 勒依·王伟;婚配仪式——天主教会的圣事[N];中国民族报;2002年
8 尹光云;沈阳南关天主教堂百载踏雪迎春 更显华美庄严[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林纯洁;一个十六世纪教皇的故事[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杨桦;六合村天主教徒30年走上富裕路[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小龙;当代美国天主教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郝国昆;西方天主教伦理观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_g;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地区传教活动研究(1865-1911)[D];暨南大学;2006年
4 金东春;20世纪初基督教在中国延边朝鲜民族社会的演变及其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5 刘青瑜;近代以来天主教传教士在内蒙古的社会活动及其影响(1865-1950)[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顾蓓;圣母崇拜的历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杨凯;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对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及其原因[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新云;转型社会民众的宗教信仰[D];山西大学;2006年
2 王再兴;社会转型与中国基督教[D];四川大学;2003年
3 王静涛;知识分子与宗教信仰[D];山西大学;2006年
4 王健;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温陶芬;近代直隶(河北)天主教会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卫丽萍;转型社会民众的宗教信仰及其引导[D];山西大学;2005年
7 林俊敏;关于明末对天主教批判与反批判的几点认识[D];暨南大学;2008年
8 陈建英;永圣域村宗教生活方式的世俗化变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代国庆;天主教独身主义的起源与历史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燕荣;西哥特第三次托莱多宗教会议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78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97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