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金元时期全真教的善恶观念

发布时间:2018-07-29 07:02
【摘要】:金元战乱时期,传统社会伦理遭到严重破坏,各种恶行屡见不鲜,引人归善遂成急务。难能可贵的是,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全真教,自觉地宣扬善恶观,劝导人们向善止恶。全真教在善恶观上主要是糅合儒释道三家,重点是援引佛教的善恶观,其主要目的不在于理论创建,而是注重于善恶的实践性。其主旨就是引导人们放弃杀盗,摈弃欲望,甚至希望人们逆来顺受,企图以此化解那个时代所充斥的仇杀和叛逆。这种消极的思想,对人们的反抗斗争当然是一种精神枷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社会教化作用。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the war of the yuan and the Yuan Dynasty, the traditional social ethics had been seriously damaged, all kinds of evil practices were common, and it was an urgent task to lead people to the good. It is difficult to know that the true religion with a strong Confucian color, consciously publicized the view of good and evil, and persuaded the people to stop evil. The essence of all true teaching is the mixture of three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in the view of good and evil, and the emphasis is to cite the good and evil of Buddhism. The main purpose of it is not to create a theory, bu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ity of good and evil. Its main purpose is to guide people to give up theft, abandon desire, and even hope that people are adversity, trying to dissolve the enemy's death and rebellion that is full of the times. To a certain extent, it has also played a role in soci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分类号】:K247;K246.4;B9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立天;略论佛教对道教心性论的思想影响[J];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蕴华;佛教中“摩登伽女”原型与《聊斋志异·乐仲》篇之渊源探讨[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徐倩;;论神怪小说对传统伦理秩序的维护[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魏先斌;佛教伦理准则及其现实意义[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翁雪鹭;;佛经翻译用语及文体的选择对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影响[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雷静;;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6 赵锦;;“五四”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7 邵孔发;;自然的人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程立涛;;“社会公德”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孟凡周;;魏源人性论思想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向达;李娟;;中国传统文化伦理本位思想的源流及其影响[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任永安;;对封建旧秩序的冲击与市民社会新秩序的整建——“三言二拍”思想内容新探[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2 黄守红;万波;;隔水问樵夫——王夫之德育思想对传统德育问题的解读[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3 刘迎胜;;至元初年以前的垂河流域及其周围地区[A];蒙古史研究(第四辑)[C];199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保;中国文化因素对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4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夏淼;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秦彪生;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阮登方;佛教戒定慧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雯波;传染病及其防控的伦理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廖济忠;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道德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訾翠霞;中国佛教孝思想的特质及现实意义[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奕玲;当代我国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与对策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汪斌;宋恕的佛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继;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刘东阳;广告与中国传统伦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明欣;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义”在优秀团队建设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汤青岚;邹守益伦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庆康;冯培林;;烟台昆嵛山哈鲁罕大王令旨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冯继钦;金元时期契丹人姓名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年04期

3 秦新林;;蒙元时的佛道之争及其影响[J];殷都学刊;2006年04期

4 张方;;全真女冠与元代社会[J];宗教学研究;2011年01期

5 夏当英;;成吉思汗礼遇丘处机分析——以权力与宗教互动的视角[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张广保;;多重视野下的西方全真教研究[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1年01期

7 张国旺;;2008年蒙元史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09期

8 乔新华;;从儒道共处到儒教独尊:元明时期山西平阳府尧帝庙象征意义的变化[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9 马瑞江;;宋辽金元时期西北地区涝灾大幅减轻的原因探析[J];农业考古;2007年01期

10 师道刚;从新发现的刘祁等三篇佚文看金元之际儒学与全真教的关系[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默书民;;金元时期冀州社会管窥[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2 ,

本文编号:2151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51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c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