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类型学到动态研究:兼论信仰的流动
[Abstract]:Since Yang Qingxun put forward the concepts of "mixed religion" and "institutionalized religion", typology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religious stud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flow of belief in Chinese society by means of a dynamic study based on typology. On the one hand,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ypology, and hold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socialize the local concepts of "spirit" and "meaning"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relig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emphasizes on revealing the relationship and change between types. The static typology investigation is transformed into dynamic analysi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dynamic perspective is helpful to the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of being neglected by typology and to the hidden trend, and then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classical theories. That is to say, the study of the flow of gods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birth and competition of gods", the study of the flow of believers can enrich the theory of "conversion to religion", and the study of the flow of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can broade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sectarian church". Since Yang Qingxun put forward the concepts of "mixed religion" and "institutionalized religion", typology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religious stud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flow of belief in Chinese society by means of a dynamic study based on typology. On the one hand,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ypology, and hold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socialize the local concepts of "spirit" and "meaning"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relig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emphasizes on revealing the relationship and change between types. The static typology investigation is transformed into dynamic analysi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dynamic perspective is helpful to the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of being neglected by typology and to the hidden trend, and then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classical theories. That is to say, the study of the flow of gods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birth and competition of gods", the study of the flow of believers can enrich the theory of "conversion to religion", and the study of the flow of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can broade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sectarian church".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一般项目“变迁社会中的政教关系”资助(11YJA840009)~~
【分类号】:C912;B9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应星;;略论叙事在中国社会研究中的运用及其限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卢云峰;;苦难与宗教增长:管制的非预期后果[J];社会;2010年04期
3 卢云峰;;超越基督宗教社会学——兼论宗教市场理论在华人社会的适用性问题[J];社会学研究;2008年05期
4 卢云峰;;从边缘到主流:政府管制与摩门教的变迁[J];社会学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维海;黄春;高振华;;高职教育文化引进融合企业文化的认知与运作——以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引进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为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李远行;传统复兴?现代化?──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主体视角与功能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李远行;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郑国;;近代革命运动与破除迷信——以徐州城隍庙为主的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刘平;唐雁超;;明清民间教派中的道教因素[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6 李雪彦;;政府认同的二维理论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林滟茹;;浅析大同之世的礼乐萌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刘延芹;唐小城;;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之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马海军;;浅谈中等职业院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10 陈斌;;“抬汪公”活动与屯堡社区稳定性思考——以安顺市吉昌屯为个案[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明星;郝春东;殷融;;文明的显化:文明与潜意识关系的新视角[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蔡灿泉;;潮汕文化的霍福斯泰德架构分析及其对地方政府治理的启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3 蒋美华;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以郑州市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谭晓霞;;现代背景下的八宝镇巫术现状浅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王炳华;江顺;;文化融合:多校区大学建设不可或缺的工程[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7 林文才;;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峥;;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归化和异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10 彭红艳;刘伦文;;国家与乡村关系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方敏;宗教归信与社会资本[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唐伟;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蒋磊;国防生军队基层文化工作能力培养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毅;网络文化下的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凤岗;杨江华;;中国宗教的三色市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卢云峰;;苦难与宗教增长:管制的非预期后果[J];社会;2010年04期
3 渠敬东;;坚持结构分析和机制分析相结合的学科视角,处理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大问题[J];社会学研究;2007年02期
4 卢云峰;;超越基督宗教社会学——兼论宗教市场理论在华人社会的适用性问题[J];社会学研究;2008年05期
5 孙立平;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苹芳;;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的创建历程——读宿白先生《中国石窟寺研究》[J];文物;1998年02期
2 胡景敏;孙俊华;;《庄子》神话分类辨证[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习五一;;解析膜拜团体——一种跨文化的研究视角[J];科学与无神论;2008年01期
4 乔治·玛斯顿;王从友;张丽丽;;改造尼布尔的类型[J];金陵神学志;2004年02期
5 吴洲;文化类型学研究的一部巨著——评《道教文化新典》[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6 王志成;宗教多元论与跨文化宗教伦理之原则[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杨静;现代社会的宗教组织及其特征——宗教社会学关于宗教组织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熊坤新,覃开艺;宗教多元论与跨文化宗教伦理之原则[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韩焕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戴立勇博士《现代性与中国宗教》[J];世界宗教文化;2009年03期
10 陈彬;陈德强;;“民间信仰”的重新界说[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越;信仰的网络[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26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2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