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与社会关怀”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Abstract]:Positive religion is a kind of belief and behavior mode that human beings transcend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survival. It has the inner motive force and humanistic spirit which pays attention to the society and influences the life of the community. In order to study the possibility, path and value of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religion and social life,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religion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from 8 to 11 July 2012,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Institute of Taoism and religious Culture, Sichuan University, and the Hong Kong Cultural Renewal Research Centr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B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远;知识关怀与社会关怀[J];佛教文化;1997年01期
2 吴桐;;论佛教的社会关怀功能及其实现——以汶川地震中的佛教慈善救济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3 赵立坤;严蕾;;伏尔泰与启蒙知识分子的社会关怀[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葛宝娟;;使基督的名得荣耀——记湖北教会的社会关怀事工[J];天风;2002年08期
5 ;社会关怀、个体关怀与终极关怀[J];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02期
6 周宪 ,殷曼i_;社会关怀与治学之路[J];中文自学指导;2004年06期
7 曹广婷;;论佛教的慈悲利他思想及社会关怀[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8 郑志明;;台湾儒学的社会关怀[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吴先宁;一个科学家的社会关怀[J];团结;1996年05期
10 默雷;佛教与社会关怀[J];法音;199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嗣涔;;从台湾经验论大学的行政领导、民主参与及社会关怀:理念与实践[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田建业;;提倡老有所思(摘要)[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3 刘中玉;;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A];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傅小平;知识分子社会关怀,需致之开阔和远大[N];文学报;2013年
2 安伦 中国宗教学会副秘书长;宗教参与社会关怀的意义[N];中国民族报;2014年
3 ;文学里的社会关怀[N];北京日报;2003年
4 记者 李万刚;“艾滋孤儿”再聚北京感受社会关怀与家的温暖[N];大众科技报;2006年
5 王晶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加大社会关怀 改善农村老年妇女的生活状态[N];中国社会报;2013年
6 记者 韩忠智;发展老龄事业需要更多社会关怀[N];中国老年报;2006年
7 记者 天鸣;“儿童的社会关怀”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留美学者 姜晨;社会关怀应主要来源于共同体[N];东莞日报;2011年
9 鲍勇军;石台县实施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社会关怀项目[N];中国人口报;2014年
10 王洋;广泛开展社会关怀活动[N];中国人口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t,
本文编号:2226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2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