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耶比较视域中的《坛经》心性论和修行观
[Abstract]:The altar sutra does not fully affirm the reality and value of the "color body" as the Bible does, but believes that only from the "Dharma", which contains the self-nature of the mind, can real merit and liberation be achieved. But it does not regard the body and its material world as a sinful and dark thing that hinders religious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since the self-nature in the altar sutra is not a "perfect other" beyond human beings, like the god of Christianity, its purpose of spiritual practice is not to seek the preservation and salvation of the "self-eternal" Creator Bu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side of the human body, "this does not give birth to death" and "can produce 10,000 Dharma" of the vacuum.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武汉大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1BZX050)
【分类号】:B9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国刚;;论《坛经》的价值观念体系[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方立天;性净自悟──慧能《坛经》的心性论[J];哲学研究;1994年05期
3 湛如;简论六祖坛经的无相忏悔──兼谈唐代禅宗忏法体系的形成[J];法音;1997年03期
4 无为子;;生不带来 死有带去[J];天风;2010年08期
5 ;管理的智慧[J];英才;2008年03期
6 沈氏雪娥;;佛教中国化具体产物——《坛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7 冀慎杰;;四种不同的回想[J];天风;2007年03期
8 王求是;刘建新;;不思善恶,本性自现——禅宗的心性思想与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之比较[J];宗教学研究;2007年03期
9 高建立;;论佛教的佛性说对二程心性思想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黄庆勇;;惠能成祖开宗的启示[J];粤海风;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_";;从《圣经》看门徒会的非基督教性质[A];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防范抵御邪教 促进社会和谐——中国反邪教协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平;;与神共在——海舍尔犹太教圣经观述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居阅时;刘阳;;解经的重要途径——植物象征义对《圣经》的解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崔永杰;;论斯宾诺莎的《圣经》诠释学方法[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6 法称;杨化群;;正理滴论[A];因明研究[C];1990年
7 法称;韩镜清;;正理滴点论[A];因明研究[C];1990年
8 顺真;;康德的基督论[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法称;王森;;正理滴论[A];因明研究[C];1990年
10 张韶宇;;智旭“密说为易”之形上学逻辑建构[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建军;圣经文学研究的新收获[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田雨;正视圣经观 引导信徒树立正确的信仰[N];中国民族报;2003年
3 苏宗;中国印刷圣经达5000万册[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马桂花;向欧洲人讲述中国圣经故事[N];中国民族报;2007年
5 记者 张世辉;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将赴德展出[N];中国民族报;2007年
6 马桂花;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水平一流[N];人民日报;2007年
7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文云;脚前的灯 路上的光[N];人民日报;2006年
8 ;圣经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吻合的[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刘友古(书评人);《圣经正典》:在历史鉴别学中得到愉快的检讨和解释[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10 郭棕;圣经事工展在美国获好评[N];中国民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燕凌;中国汉传佛教梵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聂伟荣;《楞伽经》如来藏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3 郝国昆;西方天主教伦理观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树青;《大乘起信论》与两宋理学心性论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江阳;现代基督教福音派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寇爱林;心向上帝的旅程[D];复旦大学;2005年
7 刘元琪;净影慧远《大乘义章》佛学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8 欧宗启;印度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9 徐晓冬;论斐洛的伦理神学及其核心概念自然律解析[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康庄;唐五代禅宗非言语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旭虹;手按《圣经》,心向天主[D];复旦大学;2009年
2 李慧;论禅宗心性论[D];郑州大学;2011年
3 李华威;基督教精神与现代企业文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王丹;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服饰变革与基督教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国伟;圣经中的大卫[D];河南大学;2009年
6 周玉梅;基督教伦理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井桂华;六祖惠能禅宗思想的美学解读[D];新疆大学;2007年
8 李华华;禅宗心性论的发展历程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9 栾文花;论《坛经》心性论的“性相同构”与“修性不二”[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阮氏桃;禅宗与现代心理疗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27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2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