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化特征
[Abstract]:Since the middle of the 7th century AD, Islam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After several centuries of transformation and adjustment, it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process of localization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formed Isla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localization thought of Chinese Islam is adjusted and developed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nvironment with Islamic culture as its mother body. Therefore, the localization of Islam i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Yi and Confucianism, nationality and patriotism. At the end of M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Islamic intellectuals were deeply influenc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y were not only proficient in the teachings of Islam, but also had a high level of Confucianism, so they were called "Hui Confucianism". These Hui Confucians bear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building Chinese localization of Islam.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国际交流文化学院;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分类号】:B9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长有 ,王德才;伊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工作定位[J];中国穆斯林;2005年04期
2 谈天;“古城金陵”与中国伊斯兰教[J];中国穆斯林;2004年04期
3 马进虎;;百年青海伊斯兰教研究的轨迹与特征[J];回族研究;2011年03期
4 哈宝玉;;政教关系及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执政党与宗教:伊斯兰教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5期
5 赛丽麦;“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6 敏昶;回顾历史 放眼未来——中国伊协召开“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J];中国穆斯林;2001年06期
7 齐晓飞;;爱国爱教 弘扬正道——纪念王静斋大阿訇[J];中国宗教;2010年06期
8 伍贻业;;儒家文明影响下的中国伊斯兰教与基督教[J];中国宗教;2007年03期
9 李安辉;;试析都市伊斯兰教信仰特点及社会功能——基于武汉市的调查[J];民族大家庭;2011年03期
10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任务之局长在中国伊斯兰教第五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穆斯林;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占福;;走向进步与发展的中国伊斯兰教——纪念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高占福;;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的宗教文化[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3 丁克家;;试论伊斯兰美学思想及其对中国穆斯林艺术观的影响[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丁俊;;中国伊斯兰教“爱国爱教”的理论与实践[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5 杨桂萍;;探索回族与伊斯兰教的理性发展道路——回族学者马德新的理论与实践[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6 余振贵;;团结进步 两世吉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教务工作五十年[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刘成有;;浅析宗教信仰中的民族性问题——以甘宁青地区的回族为例[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8 杨大庆;;再论回族经师阿洪及其经堂教育的历史功绩[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余振贵;;《马德新思想研究》序[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10 肖宪;;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雪松 本报记者 周芳;全方位展现中国伊斯兰教民族文化[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记者 马丽;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京举行古尔邦节招待会[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记者 殷泓;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举行招待会庆祝古尔邦节[N];光明日报;2009年
4 记者 马丽;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京举行古尔邦节招待会[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记者 赵耕;阳安江会见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N];北京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周芳 敏俊卿;西道堂:新型的伊斯兰教社会实体[N];中国民族报;2011年
7 魏武;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举行古尔邦节招待会[N];人民日报;2006年
8 民宣邋杨杰;我市召开伊斯兰教第六次代表会议[N];常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杨桦;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会见南非客人[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赵耕;阳安江会见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N];北京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学义;圣训及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张建芳;宁夏吴忠宗教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帕林达;临夏的清真寺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白建灵;从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探讨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的历史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吴建华;西北回族伊斯兰教育的历史与当代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刘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丁克家;当代甘宁青城市化进程中的伊斯兰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叶青;伊斯兰教与后冷战时期中东国际关系中的双重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吴雁;伊斯兰新柏拉图主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云存平;马图里迪学派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豪斌;民国时期的伊斯兰复兴运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阿依古丽;论伊斯兰教在构建和谐新疆中的积极作用[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3 海敬;儒家和中国伊斯兰教“忠孝观”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4 樊玉兰;“真一”、“数一”、“体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姜燕;新疆回族的民俗文化与宗教文化[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6 沈毅;民国时期北平成达师范学校[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7 周茂尧;伊斯兰文化善行观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8 陈永根;清真寺建筑与清真寺功能的关联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杨燕;伊斯兰慈善理念及其对中国穆斯林慈善行为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10 魏寒梅;论中国清真寺功能的传承与演变[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31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3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