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明末基督教插图中的儒家元素:以《天主降生出像经解》为例

发布时间:2018-09-17 14:27
【摘要】:意大利语convenevolezza意指绘画中用当代服饰和场景再现历史题材故事。从14世纪开始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就出现在意大利艺术中。耶稣会传教士也深谙这一概念,17世纪他们在中国传教后不久,就用图像在中国传播基督教思想,convenevolezza的艺术手法亦即出现在晚明圣经故事插图中。以1593年在罗马出版的《福音故事图像》为蓝本,1637年,耶稣会会士艾儒略在福建晋江出版了《天主降生出像经解》,它是中国第一本关于耶稣生平的插图书籍。书中描绘耶稣生平故事的插图上就出现了许多当时的服饰、家具、装饰等素材,并体现了儒家思想和生活方式。基于《天主降生出像经解》中的木刻版画,并将之与《福音故事图像》中的铜版画相比较,本文旨在探讨convenevolezza在中国版画中的应用,并从艺术实践方面论证明末耶稣会采用适应儒家思想的传教策略。
[Abstract]:Italian convenevolezza means to reproduce historical stories with contemporary costumes and scenes in painting. Since the 14 th century, this art form has appeared in Italian art. The Jesuit missionaries also knew this concept very well. Soon after they preached in China in the 17th century, they used images to spread the Christian thought in China. The artistic technique of the Christian thought "Convenevolezza" appeared in the illustrations of the biblical storie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Based on the Gospel Story Image published in Rome in 1593, in 1637, Jesuit Aljurow publishe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irth of God in Jinjiang, Fujian Province, which is the first illustrated book on the life of Jesus in China. The illustrations of the life story of Jesus appear in many materials of the time, such as dress, furniture, decoration, etc., and embody the Confucian thought and way of life. Based on the woodcut printmaking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God's birth"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Gospel Story Image",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convenevolezza in Chinese printmaking. From the aspect of artistic practice, the Jesuits adopted the missionary strategy adapted to the Confucianism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基金】:南京艺术学院校级项目DGQYYMK14 2014年度“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资助
【分类号】:B9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B.科布 ,李际;基督教能对后现代世界做出贡献吗?[J];世界哲学;2002年05期

2 孔庆峒;基督教在中韩传播的比较[J];当代韩国;2003年Z1期

3 姚米佳,王剑华,刘宏全;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地区基督教传播速度加快原因分析[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温开照;科学与基督教对话述评[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王晓朝;从外部研究基督教[J];博览群书;2004年01期

6 施萍;本色化与现代化:再论林语堂的基督教思想[J];宗教学研究;2005年01期

7 赵敦华;;基督教哲学在中国理论和实践的考察[J];中国宗教;2005年12期

8 林瑞琪;;基督教的交往观──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传播观的对话[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毕素华;;论基督教的慈善观[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10 焦阳;;基督教会对世俗婚姻的规定及其限制[J];法制与社会;2006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神田健次;徐亦猛;;日本接受基督教的特色——以无教会运动和民艺运动为中心[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辑[C];2009年

2 张芝梅;;从基督教看宗教现代化问题[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3 游斌;王爱国;宫玉宽;;多元民族文化中的基督教:“基督教与云南少数民族”调查报告[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4 宫玉宽;;中国少数民族基督教会之比较研究——以朝鲜族教会和苗族教会为例[A];宗教与民族(第七辑)[C];2012年

5 代丽丹;;从“圣杯”看文学与基督教的互释关系[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辑[C];2009年

6 ;《基督教思想评论》稿约[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一辑[C];2010年

7 章雪富;;希腊化、希腊主义和基督教[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八辑[C];2008年

8 ;《基督教思想评论》稿约[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八辑[C];2008年

9 ;《基督教思想评论》稿约[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10 ;《基督教思想评论》稿约[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二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卓新平 董江阳;基督教研究发展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记者 蓝希峰;“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建设”国际论坛成果丰硕[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卓新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积极引导基督教参与和谐社会建设[N];中国民族报;2013年

4 唐晓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基督教由谁来中国化?[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蓝希峰 实习生 王亚凤;基督教中国化:老命题 新担当[N];中国民族报;2014年

6 苏贤贵;穿越宗教的科学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民族出版社 刘海涛;尘封的拓荒者[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魏_扯,

本文编号:2246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46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f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