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地区飞山神崇拜儒释道思想影响之探析
[Abstract]:The belief of Flying Mountain God originated from the multi-cultural space in which Dong, Miao, Tujia, Han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lived in the adjacent areas of Hunan, Guizhou, Guangxi, Hubei and Chongq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on the worship of Flying Mountain God in Wuling area from the forming process of Flying Mountain God belief,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Flying Mountain Temple such as architectural pattern and worship of deiti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fete ritual of Flying Mountain God combines 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and ideological elements. Wuling area is a typical manifestation of multiculturalism symbiosis.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on the worship of flying mountain gods in Wuling area,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flying mountain gods in the social life of ethnic groups in Wuling area, and to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exchange among all nationalities in Wuling area. Promote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and other aspects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基金】:“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资助
【分类号】:B222;B958;B9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世陵;;宋代儒佛的“一心”说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2 天祥;梁启超人生哲学思想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3 刘立夫;张玉姬;;儒佛生死观的差异——以二程对佛教生死观的批判为中心[J];孔子研究;2010年03期
4 张树卿,李秀超;儒、释、道学习观比较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夏启明;浅析中国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的相溶相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6 耿敬;《理惑论》与汉末儒佛伦理的矛盾冲突[J];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05期
7 刘立夫;;朱熹的儒佛之辨[J];哲学研究;2008年11期
8 龙延;儒家中庸思想与佛教中道观[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陈启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J];东岳论丛;1991年02期
10 陈炎,邓东;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与中国的儒家、道家[J];孔子研究;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祥龙;;重建儒教的危险、必要及其中行路线[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克明;;浅析董仲舒义利观之承前启后[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业新;;传统人文资源和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为对象[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张茂泽;;论儒家的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5 杜维明;;儒家人文主义中的社会、个人和人类-宇宙观[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钟金雁;;略论先秦两汉时期儒家的贫富观及贫富调整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孚政;;儒家与宗教[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中江;;儒家经典诠释学的起源[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9 傅小凡;;李贽论“道”[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瑛;;儒家文质兼备论浅谈[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田辰山博士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葛剑雄 中央民族大学 牟钟鉴 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 杜维明 计海庆译;再看儒家世界观[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庞朴;儒家的“忧”与“乐”[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马登雨 山东省东营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略谈儒家“义利”思想的积极意义[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4 干春松;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角色[N];光明日报;2001年
5 安乐哲 美国夏威夷大学;儒家的角色伦理和人格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张有智;儒家礼学与传统文化[N];山西日报;2011年
7 邹万银;儒家的仁爱以人为本[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8 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王泽民;论儒家中庸之道[N];甘肃日报;2010年
9 秦晖;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N];南方周末;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高永;儒学就是人学[N];济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建猷;《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D];西北大学;1999年
2 梅珍生;晚周礼的文质论[D];武汉大学;2003年
3 许建平;李贽思想演变史[D];复旦大学;2003年
4 胡果雄;王维的精神世界[D];湖南大学;2013年
5 孟晓路;儒学之密教—龙溪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6 常裕;河东学派考论[D];南开大学;2006年
7 罗安宪;道家心性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8 付粉鸽;自然与自由[D];西北大学;2007年
9 许家鹏;“儒术独尊”与“霸王道杂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何宗旺;蒋维乔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瑛;论儒家民本思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小波;儒家天人观的逻辑发展[D];苏州大学;2008年
3 何永强;《郭店楚简》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国武;儒家生态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新胜;论董仲舒更化的天道哲学[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6 张水芳;儒家生态伦理观与现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D];浙江大学;2008年
7 彭昊;庄子思想对儒家思想的融通[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丁希勤;宋明儒学与佛教的关系新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欣;论董仲舒的人际和谐观[D];中南大学;2006年
10 邢海玲;魏晋玄学圣人观探微[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63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6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