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甘丹颇章政权宗教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以五世达赖喇嘛《哲蚌寺寺规》为例
[Abstract]:......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2年度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走向统一:蒙藏关系与明末清初西藏历史发展趋势研究”(项目号:12BMZ002) 西藏大学“珠峰学者”培养计划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健;西藏格鲁教派经历过的一次严峻考验[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2 王舒;;西藏9名僧人获2009年度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学位——格西拉让巴[J];法音;2009年05期
3 嘎·达哇才仁;;论藏传佛教活佛等级制度[J];中国藏学;2011年S1期
4 尼玛次仁;;庆祝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暨甘丹寺建寺600周年活动在拉萨举行[J];法音;2009年11期
5 爱若娜;;议阿勒坛汗《十善福经教法》[J];语文学刊;2010年23期
6 王力;;关于内齐托音一世的几个问题[J];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01期
7 王浩勋;元明清时期蒙古汗王与藏传佛教各派的关系及其影响述略[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8 卢秀璋;论历辈班禅在藏传佛教格鲁派发展史上的领袖地位与作用[J];学术季刊;2001年03期
9 桑吉扎西;闻思修 讲辩著(续)——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学经辩经和学位制度[J];法音;2004年11期
10 才秀加;;探析格鲁派黄帽之起源及其历史演变[J];中国藏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宝贵贞;;内蒙古宗教制度改革与民族发展[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蒲文成;;河湟地区藏传佛教文化的历史变迁[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白郎;;对丽江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历史考察——从黎明到黄昏[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4 杨化群;;关于藏传因明的几个问题[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5 沈桂萍;;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6 杨桂萍;;当代西北清真寺和道堂经济的运行机制[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姚南强;余俊伟;;从宗教的世俗化到反世俗化和多元化——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的现代转向[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8 刘培育;;藏传因明概论[A];因明研究[C];1990年
9 陈育伦;李菁;;清水祖师是佛是道之浅见[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10 尕藏加;;当代藏族僧侣与宗教职业生活[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孙永涛邋杨雅心;查果寺印象[N];阿坝日报;2007年
3 唐召明邋白冰 孙闻;达赖喇嘛封号的由来[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广言;格西——藏传佛教教育体系的缩影[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6 尚木;辩经——西藏僧人学经的主要方法[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郝旭东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藏传佛教格鲁派(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石山;藏传佛教传统的格西学位制度[N];中国民族报;2005年
9 郝旭东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藏传佛教格鲁派(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徐绍强邋博士;从佛教禁、修两方面看第十四世达赖的虚伪性[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2 朱普选;青海藏传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陆军;五世达赖喇嘛政教地位的确立[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5 牛宏;《章嘉宗义》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白建灵;从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探讨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的历史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赵改萍;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发展及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8 张海云;贡本与贡本措周[D];兰州大学;2009年
9 陈玮;色科寺的历史与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邱熠华;论西藏近代史上的拉萨三大寺[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元;格鲁派在五台山的发展[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2 高琳;藏传佛教在新疆的兴起和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3 陆启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4 德却卓玛;试论宗喀巴大师对格鲁派寺院教育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韩阳;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与法律[D];苏州大学;2007年
6 严永孝;甘南藏区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7 隋鸿飞;内蒙古喀喇沁旗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状调查[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8 万玛才旦;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付新;17世纪中叶西蒙古与西藏的宗教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10 魏毅;藏传佛教寺院地域性组织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66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46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