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美尔与马克思宗教社会观比较
本文关键词:西美尔与马克思宗教社会观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西美尔和马克思都从社会关系的角度评说宗教 ,但是他们两人的思想根本不同。西美尔区分宗教和宗教性 ,主张宗教性植根于人的内在的生命力 ,而宗教则是这种内在的生命力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的表现形式。虽然西美尔从宗教的社会功能入手分析宗教的起源、宗教信仰的社会表现形态、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危机和命运等问题 ,但他由此把宗教的根源归结为发自人的内在生命力的宗教性 ,因而从根本上肯定宗教在社会关系中的积极作用。马克思申明“宗教本身既无本质也无王国” ,宗教是在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派生出来的一种社会的上层体制和意识形态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对人民起麻醉作用。本文以此为主线索 ,对西美尔和马克思的宗教社会观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系 太平洋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关键词】: 道义批判 功能分析 分歧
【分类号】:B920
【正文快照】: 西美尔 (GeorgeSimmel,185 8— 1918)在现代西方被视为重要的社会文化理论家 ,同时他也是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西美尔和马克思 (1818— 1883 )都从社会关系的角度评说宗教。西美尔的思想曾受过马克思的很大影响 ,他的著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参照和针对马克思而写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燕;;谢林:艺术的真正概念和科学地位的发见者[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仰海峰;;晚年卢卡奇对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新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吴子林;;“艺术终结论”:问题与方法[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4 何启权;;批判与梦想——尼采《悲剧的诞生》与德国民族文化想象[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王苏君;论“体验”概念的发展史[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张建云,彭开清;成熟的理性精神:人类未来的希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周立秋;;“异化”的生存论阐释[J];长白学刊;2009年01期
8 吴满意;邓小平同志的科学理性简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9 李庚香;意识形态、文化批判与人的解放(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时代使命与历史局限性[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武建奎;;论战争恶德及其对世界大战的消极影响[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容华;刘国华;;有限理性的澄明及其对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影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陈蓓露;;公共艺术的触觉表达与慢生活设计[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陈e,
本文编号:269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69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