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学史: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
本文关键词:宗教文学史: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文学史观 宗教文学 中国宗教 少数民族宗教 宗教徒 纯文学观 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史 文学创作 上册
【分类号】:I207.99
【正文快照】: 宗教文学史就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就是宗教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学的历史。之所以用创作者身份来标识宗教文学史的书写对象,是因为我们以前的宗教文学研究由于界限不清而无法真正揭示宗教文学的本质。之所以用宗教实践活动来界定宗教文学史的书写对象,是因为宗教文学的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金海;文学史观的“长河意识”和“博物馆意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陈怡良;;方法求灵活 现状宜突破──文学史重写方法管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金宏建;中国现当代若干文学史观评析[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5期
4 朱寿桐;论新文学史观的发展之路[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5 董燕,李永东;从“悖论性结构”到“现代转型”——兼评孔范今的文学史观[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10期
6 ;文学史观与文学史学研讨会综述[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7 丁帆;文学史观研究 主持人语[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梅向东;发展论的文学史观梳理与质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李文思 ,李文恕;刘勰的文学史观[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10 罗明洲;文学史观的更新[J];中国大学教学;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庆江;;一个诗人和一个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史观[A];挥毫顶天写真诗——贺敬之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关纪新;;在文学研究中倡导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A];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罗云锋;;综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史书写——兼及考据化学术背景对文学史书写的影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4 温儒敏;;文学史观的建构与对话——围绕初期新文学的评价[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会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5 李晓峰;;中国文学史研究观念的重要突破[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6 王敏;;他山之石:论宇文所安之翻译文学史观——以唐“寻访不遇诗”和“相期不遇诗”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欧明俊;;词为宋代“一代之文学”说质疑[A];第四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青;;o"fIfB期青州t安澈5豐@的宗教活R諅民晸P硦猍A];第二届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关爱和;;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述评[A];中国近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三届近代文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阳清;;汉魏六朝宗教传记中的斗法故事——以道徒、僧尼与鬼神的交锋为典型[A];第三届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项楚教授七十华诞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尤格;编写文学史,必须有正确的文学史观[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马银琴;走向通融的秦汉文学史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庄来来;面向新世纪的文学史观[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晓厚;第四届多民族文学论坛在成都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跃进;走向深层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周红;问题、方法与文学史的建构[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史元明;寻求文学史叙述的多种可能[N];文学报;2007年
8 张福贵 吉林大学文学院;时代焦虑: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制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王山;在和谐与交流中书写多民族文学史[N];文艺报;2007年
10 王芬邋李郭倩;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思考与展望[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云锋;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历史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苏永延;复旦大学文学史传统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彭松;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向度和张力[D];复旦大学;2008年
4 罗争鸣;唐五代道教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杜传坤;荆棘路上的光荣[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田恩铭;两《唐书》中的中唐文学家传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精瑛;中国文学史中的古代戏曲研究(1904-1949)[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武新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D];复旦大学;2004年
9 李仰智;应然存在的已然追问[D];河南大学;2004年
10 姚晓南;学术史视野中的台港澳f梁M饣奈难а芯縖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强;颠覆与重构:论胡适的新文学史观[D];青岛大学;2010年
2 贺阳阳;王瑶文学史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超;论郑振铎的文学史观[D];扬州大学;2004年
4 顾春花;论胡适的文学史思想[D];扬州大学;2003年
5 戚萍;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D];青岛大学;2006年
6 裴媛媛;突变与渐变的历史机缘[D];聊城大学;2008年
7 张德强;论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文学史建构方式、文学史观和批评标准[D];吉林大学;2006年
8 肖元初;《宋书·谢灵运传论》的文学史论[D];湘潭大学;2004年
9 韩慧贤;论梁启超的文学史思想[D];扬州大学;2005年
10 谭琼;两《唐书》文学批评比较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宗教文学史: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7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