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判断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05:07
本文关键词:《坛经》判断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坛经》是晚唐时期一部重要的禅宗著作,作为当时口语的记录,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语言情况,研究《坛经》,对研究汉语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坛经》中判断句出现的频率较高,用法也比较复杂。本文拟对其判断句的分类、特点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即把《坛经》中的判断句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分析和探讨。试图反映当时判断句的本质特点,也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古汉语判断句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主语表示判断的句子,简言之,判断句是主谓语之间具有判断关系的一类句子。 坛经》中共有判断句184例,按其结构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者……、也……”句型、“为”句型、“非”句型、“即”句型、“是”句型五种,其中“是”句型较为复杂,因为关于判断词“是”的产生及其发展,向来众说纷纭,是汉语史研究中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同意孙锡信先生的观点,上古汉语中判断句以不用系词为常,系词的使用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坛经》判断句从语义角度分析,与现代汉语差别不大,即可以表示等同、归类、判断等语义关系。 判断句在《坛经》中使用得十分广泛,无论是结构方面还是语义方面,与现代汉语的判断句相比,,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形式灵活多样,判断语呈现出复杂化的倾向,“也”字的煞句作用明显减弱,并且出现了表示否定判断句的新形式。 通过将《坛经》中的判断句与其他佛经判断句的比较,可以进一步看出《坛经》判断句的本质特点;因为《坛经》是为宣传教义而作,多用口语,所以作为重要的口语研究材料,可以反映中古时期的语言实际面貌。 《坛经》判断句结构类型和语义关系的特点,反映了《坛经》判断句的总体面貌,同时也可反映出判断句从上古到中古发展演变的规律。
【关键词】:坛经 判断句 句型 系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H141;B948
【目录】:
- 论文摘要5-7
- 前言7-8
- 第一章 《坛经》判断句结构类型分析8-30
- 第一节 “……者,……也”句型8-10
- 第二节 “为”句型10-12
- 第三节 “非”句型12-14
- 第四节 “即”句型14-15
- 第五节 “是”句型15-29
- 小结29-30
- 第二章 《坛经》判断句的语义分析30-32
- 第一节 等同语义关系30
- 第二节 归类语义关系30-31
- 第三节 其他语义关系31-32
- 第三章 《坛经》判断句的特点32-36
- 第一节 形式灵活多样32-33
- 第二节 判断语的复杂化33
- 第三节 “是”已经成为较成熟的判断词33-35
- 第四节 否定判断句的新形式“不是”35-36
- 第四章 《坛经》跟其他佛经的判断句比较36-43
- 第一节 系词“是”在判断句中逐渐占据优势37-40
- 第二节 系词“是”经常用于副词之后40-41
- 第三节 系词“是”之前加否定副词构成否定判断41-43
- 第五章 结束语43-44
- 后记44-45
- 主要参考文献45-46
- 附一: 《坛经》的作者、作品及其主要思想46-59
- 附二: 《坛经》原文、注解(敦煌本)59-96
- 附三: 《坛经》翻译(敦煌本)96-122
- 附四: 《坛经》原文(宗宝本)122-14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郝丽红;《六韬》判断句疑问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萍;《贤愚经》判断句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戴清娥;英汉语判断结构语法化对比研究[D];宁波大学;2008年
4 余梅;《坛经》偏正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坛经》判断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78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