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在武后时期勃兴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7-03-31 08:18
本文关键词:论佛教在武后时期勃兴的原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武则天时期从武则天当皇后的永徽六年(655年)至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这一时期出现了佛教的勃兴局面。本文力图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这一时期佛教勃兴的原因。注重分析时人思想及信仰之复杂性,同时涉及到当时的政教关系、社会思想状况等。 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原因造成了佛教在武后时期的勃兴: 其一,佛教自身的发展态势。佛教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已经有一定的势力和较具规模的信仰阶层。其二,武则天的个人宗教倾向。这是佛教勃兴的直接原因,她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众多诗文中表现出的佛学造诣,,以及她的崇佛行动都体现了她对佛教的由衷信仰。其三,武则天当政期间佛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是佛教勃兴的根本原因。其四,唐代社会的思想状态。武后执政这段时期内神异之风流行,人们相信天人感应、鬼神、术数等,因果报应理论也颇兴盛,这些都为佛教的勃兴准备了肥沃的土壤。其五,唐人的内在心理需要。家族信佛传统给人们以心理积淀,普通人希望求得佛之护佑,士人们对佛学有现实功利性和精神x超越性的需求。本文不仅论述了唐人的心理需求对于佛教兴盛的影响,还着重从政教关系及宗教信仰的角度研究武则天及她统治时期的社会现状,认为她不仅是一位佛教信徒,而且始终以振兴佛教为己任,按照佛教教义广积功德,组织宗教活动,形成唐代佛教兴盛的高峰,对唐代佛教的全面兴盛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佛教 武则天 政治 思想状态 心理需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B949.2
【目录】:
- 一、 武后时期佛教的勃兴4-10
- 二、 佛教自身发展的态势10-14
- 三、 统治者的个人宗教倾向14-25
- 四、 政治与佛教的互动关系25-34
- 五、 唐代社会思想状态34-42
- 六、 唐人的心理需要42-47
- 注释47-50
- 参考文献50-51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海峰;唐代佛教与法律[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敏;唐代封禅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佛教在武后时期勃兴的原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79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