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汉译初期大乘经典中的文殊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07:08
【摘要】:文殊师利菩萨是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大菩萨之一。文殊思想是大乘思想中独特而重要的一支。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文殊菩萨相关的经典就被大量翻译。特别是印度初期大乘佛教,文殊经典所占的比重非常高,文殊可说是在思想上最重要的菩萨。同时文殊信仰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土四大菩萨信仰之一。对文殊菩萨的研究不仅仅是佛学研究的重点,也是理解佛教中国化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理解中国佛教思想史的重要一环。当前的文殊研究十分广泛,涉及哲学、宗教、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因为文殊信仰的基础源于佛教的原始经典,对经典文献中的文殊做一番细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立足经典,为文殊研究提供一种最为基础的经典研究材料,尝试将思想上的文殊呈现出来。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对《大正藏》内所有与文殊菩萨有关的显教典籍做出整理与归类。根据文殊菩萨的参与程度、所说法义的特质成分、文殊思想的地位等角度,将文殊经典分为四类。再从翻译时间、文体风格、对待声闻态度、文殊身份地位、思想特质成分等角度,大致为文殊典籍描绘一个成立早晚的时间线。同时依据经典中的本生、譬喻传说,探讨文殊菩萨的起源、角色、地位等问题。第二,从佛学义理的角度全面分析文殊思想的特质。以文殊之前的般若思想和文殊之后的唯识、如来藏思想作对比。分别叙述文殊经典中的甚深般若、胜义空、法界、心性本净等思想,及其不同于其它大乘思想的特质。同时论述一行三昧思想的提出与演变、首楞严三昧的理论内涵。最后结合以上思想特征,概括文殊思想中般若与方便的关系,体现不同时期的文殊典籍对二谛思想的不同侧重。并尝试解释法界与佛性两者之间的联系,心性本净与自性清净心间的关系。第三,整理经典中文殊菩萨独特的言行风格,展现原始文献中特重胜义、但说深法的文殊法门。以此探讨文殊思想在传播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系统地论述文殊不拘一格的行为特征,将其与重视在家菩萨的传法路线结合,论述文殊思想在演变过程中的几种重要变化,探究文殊思想早期与晚期的异同。文殊经典中的菩萨思想很有特点,其特别重视秽土功德,反对自修自了的自利主义。强调愿生恶趣,在秽土中实现菩萨救世的大行。相比于同时期的净土思想,文殊菩萨行更具有实践价值。在义理思想的支撑下,文殊法门强调世间与出世间的不二性。以出世之觉悟入世实践,注重自力解脱并下化众生,极具大悲精神。第四,文殊思想对大乘佛教起源问题的研究有重要价值。以文殊为中心的独立教团存在与否,关系到大乘佛教初期流行的状况。特别在历史材料缺乏的情况下,思想的分析具有特殊的价值。结合文殊义理思想和实践风格,论述文殊思想研究的历史价值。结合当代的人间佛教运动,论述文殊入世精神的积极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9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承海;;《文殊圣像》[J];五台山研究;2018年04期

2 赵宏;伍浩松;;日原研提交文殊堆退役计划[J];国外核新闻;2018年01期

3 久美次成;;赞文殊智慧[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8年02期

4 姚腾;;文殊经典翻译史略述[J];五台山研究;2018年03期

5 童言稽首赞叹;;文化与文殊[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年06期

6 李曼凌;;浅析成都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构成——以成都文殊坊为例[J];城市地理;2017年08期

7 烱藤智[

本文编号:2799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799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a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