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姆-摩利支天信仰形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8 21:41
斗姆,或称斗姥,全称“梵气法主斗姆紫光天后摩利支天大圣”或称“九天雷祖大帝先天干元巨光斗姆紫光金尊圣后天后圆明道母天尊”,在诸多道经中被视为道教的元始阴神,既是北斗众星之母,也有着统领道教内诸多其他女神的功能,地位十分崇高。此外,她在道教内丹修炼及雷法施展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在形成过程中同时交融了佛教与道教的双重源流,还体现了道教对宇宙观的完善及其女性崇拜色彩,具有独特且十分丰富的研究价值。本文是对斗姆信仰形成过程所做的系统研究,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斗姆信仰产生前我国古代星斗信仰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斗姆作为众星之母得以在道教神灵谱系中被创造,是星斗信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祖先原始的星斗崇拜,到秦汉时期对“太一”的神化,再到道教产生后对北极星及北斗诸星神格的逐步建构,无一不是斗姆元君信仰得以产生所依托的历史积淀。同时,这些建构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亦是斗姆元君信仰出现的契机之一。第二部分,探究了斗姆信仰形成的动因。道教神灵与一神教不同,有着很强的功能性,因此斗姆信仰的形成必然有其实用性动因。笔者认为这一动因总的来说,就是道教发展的必然需要。首先是内丹修炼法发展的需要。在内丹术诞生前,道教便已经有了崇尚天人感应,将北斗与人体相对应,通过存思星神来行气修炼的传统。到了宋代,钟离权与吕洞宾对内丹术进行了系统化改造,将内丹修炼划分匹配阴阳、聚散水火、交媾龙虎等十三个阶段,这其中匹配阴阳与交媾龙虎的工序都要求必须要有一个代表元始阴气的女神来作为存思的对象,因此斗姆信仰便应运而生。此后,以神霄派为代表的雷法教派传承了前辈的内丹术并用于施展雷法,斗姆便逐步成为了施展雷法时告拜的主神。第三部分,梳理了斗姆对其他道教女神神格的融合。斗姆的神格不是凭空造就的,其神格融合了道教多个神灵,如太一元君,圣母元君,西王母等等。其神格的建构体现了道教女性崇拜的特点,也体现了道教“一p伝蛭铩钡挠钪婀奂耙跹舻骱偷恼苎Ю砟睢5谒牟糠
本文编号:2822215
本文编号:2822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82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