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汉喃文献《禅宗本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19:07

  本文关键词:汉喃文献《禅宗本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佛教从印度和中国传入越南之后,成为了越南的一个宗教,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传统文化碰撞融合,成为越南化的佛教。它与印度佛教有许多差异,深刻地影响了越南文化的各个方面,其中竹林禅派是具有代表性的。竹林禅派是在中国禅宗和越南禅宗之间孕育、形成、发展的禅派,与当时的越南文化和社会背景紧密结合。竹林禅派出现之前,越南已有了昆尼多流支、无言通和草堂这三个禅派,但它们都起源于中国,可以说是中国禅在越南的一个分支。陈仁宗想根据越南的实际情况,创立一个特别的禅派。他汇集上述三个禅派的特点,运用对禅的理解,并结合自身修行的经验,提出了一种新的禅学思想,最终成为竹林禅派。玄光三祖圆寂(1334年)之后,竹林禅派开始衰落,在佛教史上仅能看到一些隐修的僧士,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组织。直到1981年,越南佛教正式复兴,对这次复兴贡献最大的是清慈禅师,他认为越南佛教的最关键一脉是竹林禅,所以想重振越南佛教,必须复兴竹林禅派。论文从汉喃作品《禅宗本行》入手,同时参考和借鉴了陈朝的其他一些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对竹林禅派的历史形成过程和具有自身显著特色的思想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论文的第一章描述《禅宗本行》作品的形成背景和流传的问题,第二章是介绍陈朝早期各位国王的学道和行道过程并介绍竹林禅派禅学的特点,第三章是对该书学术价值进行的分析。喃文文学是越南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笔者选择汉喃文献作品来研究,是因为它不仅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竹林禅派的起源和面貌,还体现了民族自豪意识。陈朝各作者已正式把喃字运用到文学论坛中,由此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喃字发展与越南佛教发展过程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禅宗本行 竹林禅派 禅学思想 喃字 喃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6.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5
  • 一、选题缘起11-12
  • 二、研究综述12-13
  •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3-15
  • 第一章 《禅宗本行》的作者与成书经过15-30
  • 第一节 《禅宗本行》的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15-21
  • 一、黎朝佛教的状况15-18
  • 二、真原禅师的生平与作品18-21
  • 第二节 关于《禅宗本行》的成书21-30
  • 一、《禅宗本行》的刻印与流传过程22-26
  • 二、《禅宗本行》两种版本的区别26-30
  • 第二章 《陈朝禅宗本行》所记载越南竹林禅派形成、发展与禅派思想特征30-63
  • 第一节 《陈朝禅宗本行》撰写的背景30-40
  • 一、越南陈朝的概况30-32
  • 二、宗教情况32-40
  • 第二节 陈朝皇帝崇佛的考略40-53
  • 一、陈太宗41-45
  • 二、陈圣宗45-46
  • 三、陈仁宗46-51
  • 四、关于《陈朝禅宗本行》的评价51-53
  • 第三节 竹林禅派佛学思想的独特性——以《居尘乐道赋》、《得趣林泉成道歌》和《奰花烟寺赋》三则作品为例53-63
  • 一、“居尘乐道”学说53-57
  • 二、入世精神57-61
  • 三、政府对竹林禅派的信任61-63
  • 第三章 《禅宗本行》的学术价值63-73
  • 第一节 语言学价值63-66
  • 一、越南中世最早喃赋的代表63-64
  • 二、喃赋与佛教64-66
  • 第二节 文学艺术方面的贡献66-73
  • 一、禅师小传66-70
  • 二、喃文历史演歌70-71
  • 三、喃赋特点71-73
  • 结论73-75
  • 一、喃字文献在越南文化历史上的地位73
  • 二、竹林禅派在越南佛教历史上的重要性73-75
  • 附录1、越中纪年对照表75-79
  • 附录2、翻译《居尘乐道》赋79-90
  • 附录3、《禅宗本行》书影90-91
  • 参考文献91-96
  • 后记96

【相似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释清决;越南禅宗史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维康;陈朝竹林禅派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赵氏清(TRIEU THI THANH);越南陈朝竹林禅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黎氏明水(Le Thi Minh Thuy);汉喃文献《禅宗本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汉喃文献《禅宗本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82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9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