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宗教观简论
本文关键词:恩格斯宗教观简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国内外学者对恩格斯宗教观方面研究的某些缺陷,笔者拟就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恩格斯宗教观作出论述:第一是关于恩格斯宗教观的演进;第二是关于恩格斯宗教观的基本问题;第三是恩格斯宗教观的启示。就恩格斯宗教观的演进而言,笔者提出了一个“中学时代的宗教信仰——启蒙思想的无神论——青年黑格尔派时的宗教观——历史唯物主义无神论——1848年后宗教观”的模式。就恩格斯宗教观的基本问题,笔者主要对宗教起源论、宗教的历时性问题、恩格斯与《圣经》研究等问题作了说明。在恩格斯宗教观的启示中,笔者就信仰的必要性、宗教世俗化与宗教多元化作了探讨。
【关键词】:恩格斯 宗教 世俗化 多元化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1
- 一、恩格斯宗教观的演进轨迹11-19
- (一) 中学时代的宗教信仰11
- (二) 启蒙思想的无神论11-14
- 1.启蒙和启蒙运动的基本精神11-12
- 2.自然神论和战斗的、彻底的无神论12
- 3.恩格斯启蒙思想无神论的表现12-13
- 4.施莱尔马赫对恩格斯的影响13-14
- (三) 青年黑格尔派时期的宗教观14-16
- 1.大卫·施特劳斯的《耶稣传》14-15
- 2.布鲁诺·鲍威尔对恩格斯的影响15
- 3.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对恩格斯的影响15-16
- 4.恩格斯对摩西·赫斯经济异化理论的批判、吸收16
- (四) 历史唯物主义无神论时期16-18
- 1.对宗教的社会经济批判16-17
- 2.历史唯物主义无神论17-18
- (五) 1848年后恩格斯的宗教观18-19
- 1.1848年后恩格斯的宗教观18
- 2.1848年后恩格斯宗教观变化的原因18-19
- 二、恩格斯宗教观的基本命题19-31
- Ⅰ、恩格斯总论宗教19-26
- (一) 宗教起源论19-23
- 1.恩格斯对宗教起源的论述19-21
- 2.宗教与有神论的关系21-22
- 3.宗教产生的根源22-23
- (二) 宗教本质论23-24
- 1.恩格斯对宗教本质的论述23
- 2.关于宗教本质的争论23-24
- (三) 宗教功能论24-26
- (四) 宗教消亡论26
- 1.宗教消亡的前提条件26
- 2.宗教消亡的具体年代26
- Ⅱ、恩格斯分论宗教26-31
- (五)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26-28
- 1.恩格斯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基本态度26-27
- 2.宗教与科学的关系27-28
- (六) 宗教的分类问题28-30
- 恩格斯关于宗教分类的思想28-30
- (七) 恩格斯与《圣经》研究30-31
- 1.恩格斯关于《圣经》研究的著作及论述30-31
- 2.恩格斯与历史学派31
- 三、恩格斯宗教观的启示31-37
- (一) 宗教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31-32
- (二) 信仰主义与“方法论上的无神论”32-34
- (三) 如何应对世俗化与多元化浪潮34-35
- (四) 宗教在当代中国应与社会主义相适应35-37
- 参考文献37-39
- 结束语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莹;;浅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2 张春晖;叶汝惠;;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视域下的简·爱的宗教观[J];中外企业家;2011年14期
3 纪双城;;英国有一座马克思主义小镇[J];世界博览;2011年13期
4 尹哲;;维特根斯坦论原始社会中的巫术与宗教[J];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03期
5 刘忠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联——从社会理想及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贡献看[J];理论界;2011年07期
6 谭梦聪;;试析《荆棘鸟》中的宗教意识[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7 王路晨;;对立与统一——论《圣诞欢歌》中狄更斯的宗教观[J];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余乃忠;;反对恩格斯:语境还原抑或年代学消融——兼评英美马克思主义文本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4期
9 段方乐;;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分法”的反思[J];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钟素花;;论《最蓝的眼睛》对上帝形象的颠覆与重构[J];职业技术;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鹤;;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民主社会主义者?——与谢韬先生商榷[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金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人的全面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于光远;;九十感言[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37分会场“生态经济与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林东;;解读“自然辩证法”[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5 陈金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人的素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林坚;;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探微[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孔祥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产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及其现代意义[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陕西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专题交流论文选编[C];2008年
8 孙铭有;;恩格斯的文艺批评方法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迈克尔·勒威;张双利;;恩格斯论宗教与阶级斗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10 张福雄;李红梅;;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A];新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新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慕卿 通讯员鲁克俭;纪念恩格斯诞辰1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桂林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朱传h,
本文编号:283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8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