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两晋南北朝山西佛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04:11

  本文关键词:两晋南北朝山西佛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两晋南北朝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汉末以来长期的社会混乱使儒学逐渐衰落,玄学和佛学开始兴起,西晋以后随着河洛名士的南迁,玄学的重心移至南方,佛教在北方的影响尤为明显。山西地区佛教在两晋之际传入,经过统治者的大力扶植,到南北朝时期已蔚为大观,而且由于长期处在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原有的汉族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此佛教在山西的发展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本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首先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探究两晋南北朝时期山西佛教发展的历史背景;其次对文献中记载的两晋南北朝山西佛寺、僧人进行统计和分析,对该时期山西佛教发展状况进行总体、全面的描述;最后重点对两晋南北朝时期曾活动于山西,并在中国佛教史或山西佛教发展上产生巨大影响的几位著名高僧进行考察。 两晋南北朝时期山西佛教从开始传入后就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为后来的发展、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众多高僧在此营造佛寺、讲道传法,使佛教真正为民众所接受。云冈石窟的修建、五台山道场的初步形成都发生在这一时期,以此为代表的两晋南北朝山西佛教在中国佛教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两晋南北朝 山西 佛教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第一章 绪论6-13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6-7
  • 1.2 研究现状及学术史回顾7-11
  • 1.3 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11-12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12-13
  • 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山西佛教的历史背景13-17
  • 2.1 政治背景13-14
  • 2.2 经济背景14-15
  • 2.3 文化背景15-17
  •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山西佛教的发展概况17-45
  • 3.1 两晋南北朝时期山西佛寺的建造与分布17-25
  • 3.2 南北朝时期山西境内的僧人活动25-41
  • 3.3 两晋南北朝的帝王与山西佛教41-45
  •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山西高僧45-53
  • 4.1 东晋十六国时期活动于山西地区的著名高僧45-48
  • 4.2 北朝时期活动于山西的著名高僧48-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8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8-59
  • 致谢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海波;;佛教之东传新罗[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王松;;从明代敕谕碑看明代皇室对佛教的护持[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01期

3 曹旅宁;;佛教与岭南[J];学术研究;1990年05期

4 育文;;两岸佛教 一脉相承[J];统一论坛;2000年05期

5 姚卫群;佛教中的“性空”与“识有”观念[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韩云伟;王尚义;;明清时期五台山佛教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吴敏霞;;日据时期台湾佛教略论[J];人文杂志;2008年04期

8 马计全;;从杜甫赞五台许生诗看其佛教信仰[J];五台山研究;1987年05期

9 陈悦新;;西夏佛教卷轴画艺术风格[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薛生海;;试析朗达玛灭佛的原因[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夏年;;佛教在历史上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与现代意义[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2 唐吉思;;蒙古族地区佛教发展的特点及基本趋向[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攀升;;五台山旅游资源优势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王岗;;燕地佛教之始兴述略[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5 张丽明;;彬县大佛寺、龙门宾阳南洞与初唐政治[A];唐史论丛(第六辑)[C];1995年

6 高振农;;因明与佛学[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7 焦慧欣;;川南凉山彝族地区汉传佛教调查研究[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岗;;宣南地区的辽金寺庙与碑刻[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9 李华瑞;;论儒学与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10 陈玉女;;明代佛教区域发展路线之变迁——以高僧活动圈为主要观察对象[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锡同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佛教在西藏的传播与发展(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宋锡同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佛教在西藏的传播与发展(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上海市佛教协会 金易明;“都市佛教”刍议[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周兰兰;佛教的融和精神[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传承;环保:来自佛教的福音[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李逸之;藏西的佛像雕塑艺术[N];中国民族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利 钱建伟;佛教高僧云集西子湖畔国门卫士特设绿色通道[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8 贾彦;追寻蒙山大佛[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学研究中心 李向平;“神圣化”或“世俗化”的双重悖论[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整理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刘桂清 王玲 陆金玉;“佛顶真骨”盛世重光[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军;唐代长安、沙州、西州三地胡汉民众佛教信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海峰;唐代佛教与法律[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KIEU THI VAN ANH(乔氏云英);越南北方佛教女性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开颖;性别;;信仰;;权力[D];郑州大学;2012年

7 释见证(古骐瑛);佛教题材展览规划与效能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8 索毕德(sobhitha);古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文化交流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孙旭;宋代杭州寺院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宏伟;两晋南北朝山西佛教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2 屈晓;唐代北方佛教寺名源流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伟;西夏与北宋佛教政策和管理比较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4 崔丽霞;社会转型期农村社区佛教复兴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超群;试论佛教对南朝旅游的促进作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6 周晓娇;试论南朝佛教在百济的传播和影响[D];延边大学;2012年

7 董晓迎;现代都市佛教入世模式及其面对的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宋元园;中国现代佛教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9 徐可然;兖州金口坝佛教碑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冀媈伟;隋唐山西僧人考[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两晋南北朝山西佛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0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0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