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黑水城文献《六十四卦图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21:41

  本文关键词:黑水城文献《六十四卦图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黑水城出土《六十四卦图歌》是一部以纳甲筮法为基础的占卜书。它既继承了《京氏易传》所开创的占卜方法,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体现了西夏社会的占卜风气和习俗。它在平常的占卜预测中融入《颂》、《赞》、《歌》等文学形式和众多历史人物形象,并结合这些材料对卦辞卦义作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易学解释。这些解释和延伸更趋向于占卜的性质,是占卜者在占卦过程中“借事喻卦”,视实际情况以推定吉凶所赖以依附的根据。本文认为,《六十四卦图歌》中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与敦煌文献、宋金戏文等民间通俗文学关系密切,反映了民间通俗文学在宋金时期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为元代以来的相关戏文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早期素材。通过“借事喻卦”中的材料传递出来的民俗信仰,在充实占卜者知识的时候,在用占卜的方法慰藉人们的时候,还在传播一种最基本的价值判断。这些价值判断是其文化教化功能的一部分。《六十四卦图歌》中的《颂》、《赞》、《歌》形式的运用,除了解说卦辞故义,对占卜的宣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反映了创作者自觉追求文学形式的差异美,显示出四、五、七言的传统诗歌形式在受到唐、宋以来的声诗、词、乐语等音乐文学形态的影响后,在民间逐步形成较为自由的诵读或歌唱体。并且,《六十四卦图歌》的卜筮方法较为容易地被崇尚巫术和乐舞文化的党项羌民族所接受,是因为它不仅适合了西夏原始宗教中的占卜术,展现了党项羌民族的“释比”们在占卜时与神鬼交流的通灵迷狂情景,还反映了西夏人带有娱乐性质的歌、乐、舞一体的原始巫文化特色。
【关键词】:黑水城文献 《六十四卦图歌》 占卜 纳甲筮法 借事喻卦 巫乐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2;B99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9
  • 2 黑水城文献《六十四卦图歌》的占卜体例9-22
  • 2.1 《六十四卦图歌》的性质9-12
  • 2.2 《断易天机》等对《六十四卦图歌》的校订12-14
  • 2.3 《六十四卦图歌》中《颂》、《赞》、《歌》的功能14-19
  • 2.4 《六十四卦图歌》和西夏社会之占卜风气19-22
  • 3 《六十四卦图歌》“借事喻卦”考辨22-61
  • 3.1 《六十四卦图歌》“借事喻卦”源流考辨22-54
  • 3.2 《六十四卦图歌》“借事喻卦”之价值54-61
  • 4 《六十四卦图歌》的文化价值61-91
  • 4.1 《颂》和《赞》的文体意义61-70
  • 4.2 《六十四卦图歌》中《歌》的文体意义70-76
  • 4.3 《六十四卦图歌》中的西夏卜筮巫乐文化76-88
  • 4.4 小结88-91
  • 5 结论91-93
  • 6 参考文献93-97
  • 7 附录97-107
  • 8 后记107-10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东;宋代术数刍议[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廖玲;;羌族“释比”与彝族“毕摩”的比较研究[J];敦煌学辑刊;2012年01期

3 俞陶来;《李陵变文》初探[J];敦煌研究;1988年04期

4 伏俊琏;杨爱军;;韩朋故事考源[J];敦煌研究;2007年03期

5 赵红;;从敦煌变文《叶静能诗》看佛教月宫观念对唐代“明皇游月宫”故事之影响[J];敦煌研究;2011年01期

6 陈瑞青;;黑水城文献:敦煌学向下延伸的承接点[J];敦煌研究;2012年02期

7 王昊;;敦煌本《唐太宗入冥记》的拟题、年代及其叙事艺术[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9期

8 吴承学;刘湘兰;;颂赞类文体[J];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01期

9 大XZ秀高;;《全汉志传》、《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研究绪论[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本一;;论金元北曲中的市井之音[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黑水城文献《六十四卦图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19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0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