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两京地区佛教的传播及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25 06:07
本文关键词:唐代两京地区佛教的传播及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有关信仰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升温很快,宗教信仰问题被多数学者关注,唐代宗教信仰的研究成果更是异常丰富。唐代是历史上统一而强盛的时期,各种宗教在此时相互碰撞、融合,为唐代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佛教作为一支外来文化在唐代进入了它的高峰,对人们产生巨大影响,然而各地佛教发展有别,前辈们对此做过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对唐代长安和洛阳两地区综合研究的并不多,多停留于长安城有名佛寺或宗派在长安的发展情况。有鉴于此,笔者试图对唐代两京地区的佛教传播与影响情况作以分析,说明两京地区佛教发展的特点及其与两京的关系,揭示其所反映的唐代社会的一些重要方面。 本文共分五部分进行论述,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唐代佛教及两京地区佛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文章的研究目的与方法。 第二部分:首先对隋唐时期佛教的总体情况和两京地区佛教概况作以概述,接着是本部分的主体内容,分六节内容对唐代两京地区佛教传播情况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两京地区佛教信仰及分布情况、舍宅立寺、佛教信仰阶层、妇女信佛、前后期城坊佛寺问题的分析,认为长安和洛阳两地佛教均以政治经济集中、交通发达区域为主要分布区,城坊比郊区多而且密集;佛寺在前期比后期分布更多更集中,前期基本奠定了佛教分布格局,两地佛教密集区和稀疏区分别在前后期基本保持一致,即前期集中区到后期虽然减少较多,但在后期仍是分布重区;佛寺分布与上层人士及其舍宅立寺联系紧密:两京女性信佛蔚然成风。长安与洛阳虽同为政治文化中心,但长安地区佛教势力明显优于洛阳地区,同时,城市设计不同导致佛教分布重心也不同,长安主要集中于中西部,洛阳主要集中于东部和靠近运河渠道的坊里。两地佛教分布受到各自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上层人士等因素影响。 第三部分:从佛教报应观与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的结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方面论述佛教对两京地区民众的影响,认为佛教不断调整自身适应当地民众口味,提出与两京人们最关注的现实问题的报应内容,同时显示了两京地区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较为发达的经济状况、异常开放的文化氛围、科举仕途的强烈追求等内容对佛教民间化进程的影响。 第四部分:从阎罗王由来和演变、阎罗王的形象喜好是非观和其突出作用、阎罗王与地狱说、阎罗王与两京社会现实四个方面来分析,认为阎罗王是佛教积极宣传者,使人信佛作用明显,其为在两京这个等级森严地区受到不公待遇的下层民众找到合适的发泄出口,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一定规范作用;阎罗王及有关地狱的的故事揭示了两京特有的社会现实,明显体现出两地特殊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对佛教的影响和渗透作用。 第五部分:结语。对全文主要观点进行概括性总结和揭示说明。
【关键词】:唐代 两京地区 佛教 传播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4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研究现状及评述8-11
- 二、研究目的及意11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1-14
- 第一章 唐代两京地区佛教的传播14-37
- 第一节 隋唐时期佛教的繁荣及唐两京地区佛教发展14-17
- 第二节 唐西京地区佛教信仰及分布状况17-21
- 第三节 唐西京地区佛教分布的相关问题21-25
- 第四节 唐前后期长安城佛寺分布变化情况25-27
- 第五节 唐东都地区佛教信仰及分布状况27-31
- 第六节 唐东都地区佛教分布的相关问题31-33
- 第七节 唐前后期洛阳城佛寺分布变化情况33-35
- 小结35-37
- 第二章 唐两京地区佛教的影响——佛教民众化倾向37-58
- 第一节 佛教因果报应观与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的结合37-38
- 第二节 善有善报38-48
- 第三节 恶有恶报48-57
- 小结57-58
- 第三章 唐两京地区佛教民间化的先行者——阎罗王58-73
- 第一节 阎王的由来演变及其在唐代的发展58-59
- 第二节 两京地区阎罗王信仰相关问题的分析59-67
- 第三节 阎罗王与地狱说67-69
- 第四节 阎罗王与两京社会现实69-72
- 小结72-73
- 结语73-74
- 附表说明74-76
- 附表1 唐长安城佛教信仰情况统计一览表76-86
- 附表2 唐长安郊区佛教信仰情况统计一览表86-89
- 附表3 唐洛阳城佛教信仰情况统计一览表89-92
- 附表4 唐洛阳郊区佛教信仰情况统计一览表92-93
- 参考文献93-97
- 致谢97-98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8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海峰;唐代佛教与法律[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雯雯;汉唐之间中国冥界观的变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唐代两京地区佛教的传播及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25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