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国基督徒的两性话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23:03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中国基督徒的两性话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以后,基督教会对两性关系予以全面关注,引发很多讨论,形成具有基督教特征的两性话语。但在已有两性关系的研究中,对此却鲜有关注。本文主要从四方面对民国基督徒的两性话语加以研究:第一,基督徒两性话语的生成原因及时代关怀;第二,基督徒的两性话语在新旧杂糅的过渡社会究竟处于何种地位;第三,造成基督徒两性关系见解不同的原因;第四,基督徒两性话语的社会影响。 文章共分导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导言主要介绍研究缘起以及中外史学界对两性关系研究的现状,并分析论文的研究视角,文章主要把基督教会的两性关系问题放在社会文化史和宗教社会史的角度下加以考察。 第一至五章是文章的主体,分别对基督徒两性话语的生成及话语内容作了论述。二十世纪初,伴随着维多利亚时代的终结,欧洲两性关系开始溢出教会的传统,走向自由,传统的两性生活在一夜之间改头换面。教会面对非正当两性关系的日益蔓延,开始依据圣经、传统、理性和体验,来回应两性关系问题。这一传统也表现在中国基督徒身上。五四以后,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涨,传统的两性生活状态发生极大变化,走向自由。教会也开始回应两性问题,来影响过渡时代已成为问题的两性关系,并进而引领时代。 基于如上考虑,教会对性、节育、婚姻和贤妻良母等两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了全面的讨论。五四以后,教会就对性、社交、贞操、恋爱、两性解放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在拒斥传统的态度时也批判现代思潮。三十年代,节育运动成为教会讨论的重点问题,在赞成与反对的背后,是教会难以逾越的道德困境和时代关怀。同时,择偶问题也被教会加以讨论,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了关于择偶条件和标准的共识。四十年代,缘于日本入侵导致女性失贞现象,贞操问题再一次进入教会的视野。而抗战以后教会则更多关注通过美满的夫妇生活建立美好社会的问题,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被一再提及。另外,对婚姻和贤妻良母的讨论几乎贯穿民国历史发展的始终,如贤妻良母主义,在母性与职业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何应对这一困难,在教会内部有持久的讨论。 最后是本文的结语,指出基督徒的两性话语:既依据圣经又立足于理性和现实;既否定传统又与传统藕断丝连;既迎合“现代性”又反对绝对的“自由"。这不仅是过渡时代两性关系复杂性的体现,也是基督教历史传统的遗因。
【关键词】:中国基督徒 基督教会 两性话语 两性关系 民国 过渡时代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58;C913.1;B977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2
- 导言12-23
- 一、 选题缘起12-13
- 二、 学术史回顾13-21
- 1、国外两性关系史研究13-14
- 2、中国两性关系史研究14-19
- 3、中国基督教两性关系史研究19-21
- 三、 研究视角21-23
- 第一章 教会传统与民国基督徒两性话语的生成23-48
- 第一节 基督教两性观念的肇基与衍续23-31
- 一、 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主导下的两性关系23-26
- 二、 宗教改革后基督教的两性话语26-29
- 三、 历史与现状:基督教两性观念中的恒定因素分析29-31
- 第二节 失范与规训:近代两性关系的变迁与教会的应对31-38
- 一、 溢出传统的两性关系31-33
- 二、 教会与社会:基督教两性关怀的原则33-35
- 三、 殊途同归:基督新教和天主教关注两性问题的进路35-38
-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国基督徒两性话语的生成38-47
- 一、 过渡时代的两性关系38-41
- 二、 回应时代:基督徒两性话语的生成41-44
- 三、 引领时代:教会回应两性问题的诉求44-47
- 小结47-48
- 第二章 清洁的性48-77
- 第一节 打破性禁忌与提倡性教育48-58
- 一、 还原本“性”:教会对待性的态度48-51
- 二、 谈论性与控制性51-54
- 三、 提倡性教育54-58
- 第二节 教会视阈下的贞操言论58-67
- 一、 批判传统的贞操观58-61
- 二、 “扶得东来西又倒”:对贞操底线的坚持61-63
- 三、 失了贞操的玛t ?63-67
- 第三节 男女社交公开的有限倡导67-75
- 一、 走向两极:新旧时代中的社交问题67-70
- 二、 基督教话语下的社交之路70-73
- 三、 男女同校与社交规范73-75
- 小结75-77
- 第三章 节育与堕胎77-103
- 第一节 救国福音:基督新教的节育思想77-87
- 一、 诠释教义与迎合时代:基督新教对节育的关怀77-80
- 二、 “制造国民”:提倡节育与优生强种80-84
- 三、 不一致的呼声:优生不如优境84-87
- 第二节 天主教徒的节育观87-97
- 一、 中国天主教与节育问题87-89
- 二、 “你们先求天国”:道德关怀下的节育批判89-92
- 三、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对提倡节育言论的学理批判92-97
- 第三节 基督教的堕胎言论97-101
- 一、 堕胎何以频繁发生97-99
- 二、 堕胎杀人:道德层面的批判99-100
- 三、 堕胎有损母体健康100-101
- 小结101-103
- 第四章 圣化的婚姻103-129
- 第一节 “两层礼教”下基督徒的婚姻走向103-110
- 一、 “两层礼教”下基督徒的婚姻103-105
- 二、 基督徒专制婚姻之走向105-107
- 三、 志同道合的规范婚姻107-110
- 第二节 自由恋爱与择偶110-120
- 一、 自由恋爱的危机110-114
- 二、 探索正当的恋爱之路114-117
- 三、 择偶的标准117-120
- 第三节 离婚与再婚120-127
- 一、 基督新教与离婚问题120-123
- 二、 天主教反对离婚的因由123-124
- 三、 再婚的理想与现实124-127
- 小结127-129
- 第五章 贤妻良母主义129-157
- 第一节 家庭与社会:基督新教对贤妻良母的论述129-137
- 一、 教会对贤妻良母的批判129-132
- 二、 职业与母性:妇女走向社会的困境132-134
- 三、 兼顾家庭与社会:走向“相对的贤妻良母主义”134-137
- 第二节 女性与个性:公教会对两性平等的诠释137-144
- 一、 男女平等的真诠137-139
- 二、 走向贤妻良母主义的两性平等论139-141
- 三、 女性与个性:两性平等前提下女性的职业抉择141-144
- 第三节 走向圣化的婚姻生活144-156
- 一、 贤伉俪与新未来144-147
- 二、 愿世上眷属都成有情人:构建圣化的婚姻生活147-152
- 三、 两个美满婚姻生活的对比分析152-156
- 小结156-157
- 结语157-159
- 参考资料159-165
- 附录165-167
- 后记167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家峰;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1907—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林中泽;晚明中西性伦理的相遇[D];中山大学;2001年
3 俞莲实;民国时期城市生育节制运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中国基督徒的两性话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