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陈垣佛教史学
本文关键词:试论陈垣佛教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十世纪史学大家陈垣,在中国佛教史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佛教史观指导陈垣的佛教史研究。陈垣的佛教史观随时代变化而有相应变化,适应时代需要。以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和新中国的成立为界,分为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从求真到求意再到尝试马克思主义史学,是毋庸置疑的与时俱进的佛教史学工作者。三个阶段并不截然分离,而是在这一阶段更为侧重,其中追求佛教历史之真贯穿陈垣佛教史学始终。 在佛教史料学方面,陈垣搜隐集轶,广聚异本,利用敦煌文献,发掘嘉兴古籍,将内典语录与外典古籍运用于佛教史研究中,从常见之史料中发掘稀有之佛教史料,探寻稀有史料中可利用的佛教史料,坚持以真实可靠之史料说话,是陈垣在佛教史学上占据制高点的基石。 在佛教史法上,陈垣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历史考证法,并结合西方科学实验法和历史实证之精神,对佛教史事、人物、古迹、文献进行了全面地考证,大胆假设之际,更能小心考证,无论是究一字之微还是运用可靠史料,无论是究首尾还是求多证,既是陈垣佛教史考证坚持的原则,也是其考证之经验和技巧。 在佛教史文史著上陈垣成果丰硕,著作等身,从选题到框架,从思维逻辑到表达技巧,都是当时和后世学习的典范,依内容需要,,以不同形式表现,体例多元,力求表述严谨,逻辑缜密,反复修改,实现信达雅。 陈垣佛教史学特色显著。是开拓创新之举,引领佛教史学前进;具有极强的史学科学性,是求真之典范;富有时代现实性,是致用之模范;平等开放地研究,是新史学新观念之具体化;全面基础的表现,是佛教史学全面研究的发轫。 以二十世纪史学为背景,梳理陈垣在佛教史学各方面的成就,论述陈垣佛教史学的特点,从而明确陈垣佛教史学在学界的地位。总的说来,陈垣的佛教史学是陈垣史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史学史上及佛教史学史上,都具有开新之意义,无论是对史学界还是对此后的佛教史研究而言,都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是值得我们不断去学习、挖掘和探究的一座宝库。
【关键词】:陈垣 佛教史学 佛教史观 佛教史料 佛教史法 佛教史著 佛教史文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7
- 一、佛教史学界说8-9
- 二、陈垣佛教史学研究现状9-15
- 三、论文结构安排及研究思路15-16
- 四、本文研究的方法16-17
- 第一章 陈垣佛教史学之史观篇17-27
- 第一节 “以为史学研究之助,非敢言佛教史也”17-20
- 第二节 史家之责任,“尤贵传达真切之心情”20-25
- 第三节 “按着人民的需要”,写出中国佛教史25-27
- 第二章 陈垣佛教史学之史料篇27-36
- 第一节 竭泽而渔,精勤搜集27-29
- 第二节 数量庞大,版本齐全29-30
- 第三节 内典外籍,种类完备30-36
- 第三章 陈垣佛教史学之史法篇36-46
- 第一节 偏于考证,土法洋方36-38
- 第二节 大胆存疑,果敢假设38-40
- 第三节 小心求证,严谨考究40-46
- 第四章 陈垣佛教史学之史著史文篇46-55
- 第一节 形式上:类型不一,注重体例47-50
- 第二节 内容上:逻辑缜密,悬置判断50-52
- 第三节 文笔上:言简意赅,反复修改52-55
- 第五章 陈垣佛教史学之渊源、特点及评价55-67
- 第一节 陈垣佛教史学之渊源55-58
- 第二节 陈垣佛教史学之特点58-61
- 第三节 陈垣佛教史学之评价61-67
- 结语67-69
- 参考文献69-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75-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源;缅怀大师、弘扬学术精神——纪念陈垣教授12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综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吴海兰;陈垣论宗教与民族文化[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邓瑞全;陈垣校勘方法论[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刘宜庆;;陈垣与启功:信有师生同父子[J];学习博览;2011年04期
5 邱树森,罗惠荣;陈垣对中国宗教史研究的贡献[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章继光;陈垣先生对校勘学的贡献[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王骅书;陈垣史学思想的转变与成就[J];中州学刊;2002年06期
8 刘宜庆;;信有师生同父子[J];可乐;2011年04期
9 朱新华;;陈寅恪与陈垣[J];书城;1996年01期
10 牛润珍;陈垣与20世纪中国新考据学[J];史学史研究;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建路;;奔走于书海与士林之间——乡贤孙耀卿先生交游考[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2 郑师渠;;近代史教材的编撰与近代史研究的“范式之争”[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世瑜;陈垣先生的旗帜[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2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陈祥蕉 实习生 徐丽;世纪广东学人在北京[N];南方日报;2011年
3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陈祥蕉;当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N];南方日报;2010年
4 周少川;陈垣先生的优良学风[N];光明日报;2000年
5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陈祥蕉 实习生 解明静;大匠示人以规矩 不为乾嘉作殿军[N];南方日报;2010年
6 陈鹤;著名学者的遗藏宜聚不宜散[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南方日报记者 陈祥蕉 实习生 徐丽;“移一时之风气,示来者以规则”[N];南方日报;2011年
8 刘重来 陈晓华;陈垣开设“史源学实习”课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9 张龙 北京大学;克绍箕裘 续写辉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王和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先师赵光贤的“中国历史研究法”[N];北京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骏;金元通鉴学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潘荣华;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龙;试论陈垣的佛教史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樊霞;试论陈垣佛教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朱家元;二陈治史旨趣比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梁润萍;刘乃和学术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5 王冰;柴德赓与中国史学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温廷军;从《资治通鉴·唐纪》看《资治通鉴补》的得失[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孙巍;岑仲勉学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光福;王志谨心性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贾一平;《通鉴》胡注军事史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曹寅;丝绸之路与古代中国犹太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陈垣佛教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