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汉唐巴蜀道教文化地理学考察

发布时间:2017-04-29 00:01

  本文关键词:汉唐巴蜀道教文化地理学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巴蜀地区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巴蜀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巴蜀地区的道教进行文化地理学研究,具有典型意义,能够推动道教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深入。汉唐时期是巴蜀道教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留下了丰富的精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了先秦两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文化发展概况以及巴蜀的地理特征,主要探讨道教为什么最早在巴蜀地区产生。 第二章从相关文献中统计出汉唐巴蜀道士共计160余人,分汉晋南北朝与隋唐两个时期,分别制表考察其籍贯与活动地域的地理分布与演变状况。道士作为道教文化的主体,考察其籍贯与活动地域的地理分布情况是我们研究巴蜀道教文化地理的首要任务。 第三章对汉晋民间巴蜀道教的“治”与洞室、东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巴蜀神仙道教宫观与石刻造像等道教文化景观进行了列表统计,对其特色与源流做了初步的探讨,对其地理分布与演变状况进行了大致的勾勒。汉唐时期,巴蜀道教的发展与传播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道教文化景观,它们的建造特色与地理分布情况也是我们了解巴蜀道教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 第四章对汉唐时期巴蜀道教几个道派的发展传播情况做了初步的概述与探讨。巴蜀道教在汉唐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道派,它们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共同推动了巴蜀道教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不同道派在巴蜀地区共同传播发展,形成了巴蜀道教文化传播的主要特色。 第五章在第二、三、四章对道教各文化要素传播情况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勾勒出汉唐历史时期巴蜀道教文化的传播区域及其重心的历史变迁,并对影响巴蜀道教文化传播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一、汉晋民间道教的传播区域主要在巴蜀北部地区。传播路线是从成都平原出发沿着金牛道向东向北传播,先传到巴郡,然后再北上传到汉中地区。其重心经历了由成都平原向汉中地区的转移过程。 二、巴蜀神仙道教属于外来文化,主要从江南与北方传入。传播路线有两条,一是沿着金牛道由关陇地区传到成都平原,另一条则是沿着长江从江南地区传入。神仙道教文化的重心一直都在成都平原,到了唐代后期还形成了嘉陵江下游的次重心地区。 三、影响道教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有政治、经济、交通等三个方面。另外,佛教的传播与人口的流动也对道教文化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影响。 巴蜀道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与探讨对我们更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汉唐巴蜀 道教 文化地理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5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9-10
  • 二、研究现状及不足10-11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1-13
  • 第一章 道教在巴蜀地区诞生的历史文化渊源13-19
  • 一、巴蜀地区的地理环境13-14
  • 二、丰富而又神秘的巴蜀民间信仰14-16
  • (一) 原始宗教的发达14-16
  • (二) 神仙传说的流行16
  • 三、对外来早期宗教文化的吸收与融合16-19
  • (一) 谶纬神学的传入和泛滥16-17
  • (二) 道家学说和方术的传入17-19
  • 第二章 汉唐巴蜀道士的地理分布19-36
  • 一、汉晋南北朝时期19-23
  • (一) 道士籍贯与活动地域分布21-22
  • (二) 道士的主要活动22-23
  • 二、隋唐时期23-36
  • (一) 道士籍贯与活动地域分布32-33
  • (二) 道士的主要活动33-36
  • 第三章 汉唐巴蜀道教文化景观的地域分布及其特色36-50
  • 一、汉晋巴蜀道教之治和洞室36-39
  • (一) 张陵五斗米道"二十四治"的地域分布36-39
  • (二) 道教洞室的地域分布39
  • 二、南北朝巴蜀早期神仙道教宫观及石刻造像的分布39-41
  • (一) 道教宫观39-41
  • (二) 道教石刻41
  • 三、隋唐巴蜀道教宫观和石刻造像的分布41-50
  • (一) 道教宫观的地域分布41-47
  • (二) 道教石刻的地域分布47-50
  • 第四章 道教主要宗派在汉唐巴蜀地区的传播50-63
  • 一、汉晋时期民间道教的传播50-56
  • (一) 五斗米道50-54
  • (二) 太平道54-55
  • (三) 李家道55-56
  • 二、南北朝时期巴蜀道教的传播56-58
  • (一) 巴蜀民间道教的衰落56-57
  • (二) 神仙道教在巴蜀地区的早期传播57-58
  • 三、隋唐时期神仙道教的全面传播58-63
  • (一) 茅山宗58-60
  • (二) 楼观道60-61
  • (三) 正一派61-63
  • 第五章 汉唐巴蜀道教文化传播的特征63-73
  • 一、汉唐巴蜀道教文化区域及其重心变迁63-70
  • (一) 汉晋巴蜀民间道教的传播区域与重心63-64
  • (二) 东晋南朝巴蜀道教的传播区域64
  • (三) 隋唐巴蜀道教的繁荣与传播区域64-70
  • 二、影响巴蜀道教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70-73
  • 结语73-75
  • 参考文献75-79
  • 致谢79-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8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陶;道教养生文化旅游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汉唐巴蜀道教文化地理学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3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a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