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三礼”鬼神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15:10

  本文关键词:“三礼”鬼神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三礼”即儒家原始经典《周礼》、《仪礼》和《礼记》。《周礼》在汉代最初名为《周官》,它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同时糅合儒家的政治理想汇编而成。《仪礼》主要是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它以冠礼为起始,以婚礼为根本,以丧、祭礼为重,以朝、聘礼为尊贵,以射、乡礼为和谐,这是诸礼之中的大纲。《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三礼”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本文通过“三礼”中有关礼节仪式的内容来研究“三礼”的鬼神思想,同时综合历史学、宗教学、伦理学和民俗学进行跨学科研究,这是对社会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研究思想史方法的具体应用,同时也丰富了相关研究史料和扩展了思想史研究的范围。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鬼魂观念的产生及其功能、祖先崇拜及其祭祀制度等方面对鬼魂观念与祖先崇拜进行了探讨。鬼魂观念是人类最早的宗教观念之一,原始先民鬼魂观念的产生除了与原始先民对梦境和影子的歪曲理解有关,还与原始先民对昏迷、濒死体验和死亡的思考有关。祖先崇拜是鬼魂崇拜的产物,是鬼魂崇拜的一种形式。祖先崇拜,就其本质来说也是鬼魂崇拜,并且有一套严格的祭祀制度。 第二部分从巩固统治秩序、伦理教化、外交礼仪、军事规制四个方面阐述了鬼神观与政治的关系。古代统治者利用人们对鬼魂观念的崇拜,把君权神化,又以祭祀祖先的礼仪教化百姓,同时加强了以共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统治集团的内部团结。另外,鬼魂观念也影响着军事、外交方面,成为统治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思想利器。 第三部分则从推进农业生产、强化农本观念两个方面论述了鬼神观与经济方面的联系。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鬼魂观念在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普遍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古人的农本意识,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四部分说明了鬼神观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受限于古人的认识水平,古人文化艺术大多往往与宗教鬼神观念相联系,它们互相影响,共同推动了古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第五部分则从衣食住行、婚俗方面探讨了鬼神观对古人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三礼 鬼魂观念 祖先崇拜 祭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33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绪论12-16
  • 第一节 研究范围的界定12-14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14-16
  • 第一章 鬼魂观念与祖先崇拜16-38
  • 第一节 鬼魂观念16-20
  • 一、鬼魂观念的产生16-18
  • 二、鬼魂的功能18-20
  • (一) 鬼魂具有超能力18
  • (二) 鬼魂有善恶之分18-19
  • (三) 鬼魂对人能够监视和赏罚19-20
  • 第二节 祖先崇拜20-38
  • 一、祖先崇拜的演变20-21
  • 二、祖先祭祀制度21-38
  • (一) 祭祀对象21-22
  • (二) 祭祀类型22-26
  • (三) 宗庙祭祀制度26-28
  • (四) 祭祀礼仪28-38
  • 第二章 鬼神观与政治38-45
  • 第一节 巩固统治秩序38-40
  • 第二节 伦理教化40-42
  • 第三节 外交礼仪42-43
  • 第四节 军事规制43-45
  • 第三章 鬼神观与经济45-48
  • 第一节 推进农业生产45-46
  • 第二节 强化农本观念46-48
  • 第四章 鬼神观与文化48-54
  • 第一节 鬼神观与科学技术48-50
  • 一、天文历法48
  • 二、医学48-49
  • 三、陶瓷技术49-50
  • 第二节 鬼神观与文学、艺术50-54
  • 第五章 鬼神观与社会生活54-63
  • 第一节 衣食住行54-60
  • 一、服饰54-56
  • 二、饮食56-57
  • 三、建筑与居住仪式57-58
  • 四、出行的礼仪58-60
  • 第二节 婚俗60-63
  • 一、祭告祖先60-62
  • 二、占卜观念62
  • 三、冥婚62-63
  • 结语63-64
  • 主要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69-7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修松,,薛贞芳;浅论宗庙[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2 王鑫;;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之探寻[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3 王俊;;春秋战国时期的鬼神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曹书杰,齐发;后稷孕生与周人的祖先崇拜及后世观念的变异[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2期

5 任向勤;;《战国策》中士人的鬼神观[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7期

6 马力;医巫同源与分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7 王淮梁;中国美术的起源[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张二国;两周时期诸神的权能[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朱雄君;;祖先崇拜的社会功能——基于湖南石村的实证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张彦修;论西周春秋的婚姻礼仪及其社会功能[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美凤;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马增强;《仪礼》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范州成;从殷墟卜辞看血缘祖先崇拜的由来[D];苏州大学;2005年

2 傅海滨;春秋战国时期的鬼神观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文娟;《仪礼》伦理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何飞燕;周代金文与祖先神崇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冯素梅;试论清代“三礼”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三礼”鬼神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5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0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