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佛教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王安石与佛教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生与僧人交往频繁,佛经涉猎甚为广博。关于王安石与佛教,文学界、哲学界、史学界、思想史学界、佛学界的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观点、贡献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对于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问题,历来说法不一,或曰排佛,或曰护佛。究竟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如何呢?从史料来看他与佛教的关系并非一句简单的界定所能描述的。所以笔者首先从王安石的佛教背景入手来分析王安石的佛教因缘、佛教态度、佛教知识,为了行文方便将其佛教态度分成三个时间段加以解构。清晰认识王安石的佛教态度,理清王安石与佛教之关系,正确认识王安石思想的佛儒关系,也是文章所旨。彻底解决上述问题非本文所能,若能为上述问题的解释乃至解决开辟一扇窗口,则不枉此作矣。
【关键词】:王安石 佛教 佛学知识 儒学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49;B2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1章 前言6-9
- 1.1 王安石生平简介6-7
- 1.2 研究现状和选题依据7-9
- 第2章 王安石的佛教背景9-23
- 2.1 时代的佛教氛围9-20
- 2.1.1 帝王与佛教9-14
- 2.1.2 士大夫与佛教14-20
- 2.2 家庭的佛教气息20-23
- 第3章 王安石对佛教的态度23-43
- 3.1 早年立业——锐意儒学追孔孟,虽攻异端不废僧23-29
- 3.2 变法执政——破陈推新兴天下,宽护佛学不流俗29-37
- 3.2.1 尽经有取舍、合理则可受29-34
- 3.2.2 佛不为害、佛教自有其理34-37
- 3.3 罢相退隐——退政还林度余生,寄心佛寺至终老37-43
- 第4章 王安石的佛教知识43-56
- 4.1 对佛学世界观的理解45-49
- 4.2 对佛学人性论的体认49-52
- 4.3 对佛学人生生存方式的阐发52-56
- 结语56-60
- 1、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界定56-57
- 2、王安石思想中的佛儒关系位次57-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64
- 附录: 王安石僧林交游考略64-7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锐;;王安石的“风流债”[J];幸福(悦读);2011年07期
2 童强;;论清代李绂等人的王安石研究[J];古典文献研究;2004年00期
3 赵丽宏;;点金成铁(外一篇)[J];散文选刊;2011年08期
4 魏艾民;;王安石的逍遥和张居正的悲剧(杂文)[J];军事记者;2011年08期
5 翁礼华;;古代13位理财家连载之九 回视王安石“富国”新政[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1年08期
6 ;古人改诗趣事[J];辅导员;2011年Z2期
7 王维国;武国荣;;王安石用人思想的启示[J];庆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8 章文明;;试论《邵氏闻见录》中王安石的交友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蔡罕;;王安石治鄞及其四明情怀——从《鄞县经游记》谈起[J];浙江学刊;2011年04期
10 赵鲲;;论王安石的晚年绝句[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诗茗;;建国以来六朝佛教史研究概述[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柱才;;王安石《老子注》初探[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3 谭佛佑;;王安石德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张树民;;王安石与我国古代的民族学校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华瑞;;四库馆臣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万斌生;;苏轼在王安石变法运动中的阶段性表现[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C];2003年
7 廖美玉;;东京与两川——王安石、黄庭坚学杜的两种视角[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8 张箭;;简论《魏书·释老志》与《元史·释老传》[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孝荣;;一部明代宦官史、佛教史研究的力作——评[中国台湾]陈玉女教授著《明代二十四衙门宦官与北京佛教》[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10 顾文;;文物征集简讯〈二〉[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周官新义》——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变法理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2 杨友祥;虎年赏王安石《虎图》诗[N];光华时报;2010年
3 薄其芳;王安石:凌寒独自开[N];南京日报;2010年
4 王棣华 陈艳红;“以义理财”之王安石[N];经济参考报;2008年
5 俞允尧;王安石与半山园[N];南京日报;2007年
6 杨曾文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全集》的出版大大充实了近现代佛教史的研究资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刘国祥;改革命运系于吏治[N];北京日报;2009年
8 杨义;中国文学与人文地理(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陈一心;计红绪与王安石的“不解之缘”[N];人民政协报;2001年
10 李东升;王安石的理财思想[N];财会信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天保;王安石学术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煜;王安石与佛教[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杨倩描;王安石《易》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刘文波;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淑萍;两宋孟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6 汤江浩;北宋临川王氏家族及文学考论:以王安石为中心[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方笑一;北宋新学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金建锋;释赞宁《宋高僧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双印;敦煌写本《诸山圣迹志》校释与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马新广;唐五代佛寺壁画的文献考察[D];西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海燕;王安石与佛教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赵贺民;王安石人性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新红;王安石交游考辨[D];郑州大学;2004年
4 张雷;王安石的变法教育及现代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波;王安石及其门人庄子学的儒学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林成伟;王安石与禅[D];暨南大学;2003年
7 赵鲲;论王安石的绝句[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郭志安;陈t匮芯縖D];河北大学;2004年
9 李方泽;理解与融通[D];安徽大学;2001年
10 李小兰;论王安石散文创作中的思维类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王安石与佛教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