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科学:陈撄宁仙学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宗教与科学:陈撄宁仙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陈撄宁仙学思想为中心,通过考察其科学实证论,讨论近代宗教在科学主义冲击下的调适与因应。二十世纪初年以来,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开来,包括道教在内的宗教都受到了冲击。为了顺应形势,陈撄宁倡导仙学独立以及仙学思想科学实证化,对仙学思想进行了科学化改造,对道教的近代转型起了重要作用。探析陈撄宁仙学思想的科学实证方面的内容,对认识陈撄宁仙学思想以及近代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从陈撄宁的思想与实践两个方面来讨论,全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四章。绪论部分介绍本选题的意义、研究动态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等。第一章考察五四科学主义思潮的冲击以及道教的因应。科学主义思潮兴起后,对宗教以及道教进行了批判,给道教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为保持道教的独立与发展,道教界所采取建立现代道教组织、参与中国革命、尝试复兴道教文化等应对措施。第二章与第三章围绕陈撄宁仙学思想实证性方面的内容,探讨陈撄宁对仙学与道教的科学化改造。第二章从实证实验方面来论述仙学,陈撄宁赋予了仙学科学化内容,使仙学呈现出实证实修的特点。仙学的修炼途径是具体的,修炼务实不务虚,每一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修炼法度,同样仙家修炼至始至终都是有次第之分。仙学思想又将近代科学的理性精神引入仙学思想中,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加以整理和总结,将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道教神仙学说改变为既近于科学而又和自然科学有所不同的特殊类科学。第三章讨论陈撄宁在内丹学上的科学化尝试,包括内丹药物、清修和双修、小大周天论、踵息等方面的科学实证的解释尝试。陈撄宁不遗余力地宣扬内丹学,并把它提升到学术的高度,尝试改变以往道教的核心精华“内丹学”流露出消极避世的负面印象,倡导内丹学的学术性和科学性。第四章从实践方面,讨论陈撄宁科学实证化仙学理论的推广及其影响。新仙学的推广方式主要是《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和仙学院开办以及陈撄宁在民间道教组织活动和道教宣传上。陈撄宁尝试调节科学学科与道教的关系,用科学的理性观点来改造仙学,发展道教养生学方面的学术研究,其研究方式在当时可以被认为是先进的积极的,将仙学看作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对现代的生命科学有着开拓尝试的作用同时对近代道教转型作出重要的努力。结语全文总结,陈撄宁仙学实证论思想以及其对道教的科学化改造,为道教的现代转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也为讨论近代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陈撄宁被看作近代宗教现代化改革的典型代表性人物,同样也是现代道教精神领袖和道教文化旗手。
【关键词】:陈撄宁 仙学 科学主义思潮 科学实证 内丹修炼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5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第一节 本研究的理论及实际意义9-10
- 一、理论意义9-10
- 二、现实意义10
- 第二节 研究动态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0-14
-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0-13
- 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3
- 三、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五四科学主义思潮的冲击及道教的回应14-18
- 第一节 五四科学主义思潮对道教的批判14-16
- 第二节 道教的回应16-18
- 第二章 陈撄宁仙学的科学化改造18-23
- 第一节 科学思潮影响下陈撄宁仙学的实证性之路18-19
- 第二节 陈撄宁对仙学的科学化改造19-21
- 第三节 仙学与科学的地位问题21-23
- 第三章 陈撄宁仙学思想内丹修炼的科学化23-28
- 第一节 内丹修炼上的科学化23-26
- 一、内炼药物及药物来源都有清晰的解释23-24
- 二、在清修和双修上多所阐论24-25
- 三、提出灵活的小大周天论25-26
- 四、科学准确地揭示了“踵息”的意思26
- 第二节 陈撄宁仙学科学化与生命科学的联系26-28
- 第四章 陈撄宁实证仙学的推广及其影响28-34
- 第一节 科学实证仙学的推广28-31
- 一、《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中仙学科学实证的推广28-29
- 二、仙道学院29-30
- 三、民间道教活动30-31
- 第二节 陈撄宁仙学科学性对仙学的影响31-32
- 第三节 陈撄宁仙学对道教发展的影响32-34
- 结语34-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39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明;;陈撄宁的几篇重要佚文及其思想[J];中国道教;2008年02期
2 谷卿;;陈撄宁生年及就读安徽高等学堂诸事辨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侯杰,秦方;男女性别的双重变奏——以陈撄宁和吕碧城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刘延刚;;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陈撄宁学派[J];中国道教;2007年05期
5 刘延刚;;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下的陈撄宁[J];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04期
6 赵朴初;;在陈撄宁先生纪念会上的讲话[J];法音;1989年11期
7 刘延刚;;道家文化现代转型的杰出代表陈撄宁先生[J];时代人物;2008年07期
8 刘延刚;太虚、陈撄宁与佛、道两家的现代化[J];中州学刊;2004年03期
9 王伟业;;陈撄宁先生治学精神[J];中国道教;1990年01期
10 陈q;论仙学大师陈撄宁之人生观[J];中国道教;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岳谦厚;;陈撄宁养生论的现代教育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李海云;;陈撄宁的学习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 牟钟鉴;“道”是不息的生命活力[N];中国民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延刚;陈撄宁与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波;宗教与科学:陈撄宁仙学思想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2 范丽君;陈撄宁女丹修炼思想初探[D];山西大学;2012年
3 董泊;从仙人到凡人—陈撄宁仙学思想的转变[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宗教与科学:陈撄宁仙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64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