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宋元时期中日禅师顶相中的袈裟传承

发布时间:2021-09-27 18:38
  顶相中的袈裟涉及两个方面。首先袈裟风格受到中国南宋世俗审美的趣味影响,并一直延续到室町时代之后。另外袈裟的传承明确地显示在顶相和顶相、顶相和实物之间,是师承法脉的证明。综合来看,始自宋元时代的中日禅师顶相中的袈裟并非随意绘制,而是如实地表现了袈裟的染织和形态,体现了中日宗教和文化的交流互动。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宋元时期中日禅师顶相中的袈裟传承


牡丹山茶唐草纹绢(纱,绫),南宋德安周氏墓出土

师范,博物院,墨迹,东京


在《无准师范像》中(图2),无准的面部用细笔绘制,身着法衣,坐于披着法被的曲彔禅椅之上,手持竹篦、并有履和履床,其所着的袈裟画得一丝不苟,田相部位,是黄褐色的素色面料,横条和竖条边缘是藏青色面料。在其上采用了金泥进行细笔描绘,从纹饰来看是卷草纹的变体样式。另外,袈裟的环采用了镀金的金属质地,发出闪闪的光辉,环上也刻有卷草纹。整件袈裟体现出一种奢华的风格。顶相的赞语为:“大宋国、日本国、天无垠、地无极、一句定千差、有谁分曲直,惊起南山白额虫,浩浩清风生羽翼。日本久能尔长老,写予幻质请赞,嘉熙戊戌中夏,住大宋径山无准老僧。”[7]8(花押)应就是《圣一国师年谱》中所载的顶相。由该画可见,禅师顶相并非是仅仅对禅师容貌的写真描绘,也包括对禅师袈裟的真实表现。除此之外,在京都大光明寺和鹿苑寺各藏该顶相的摹本一件。[8]291图2 南宋,《无准师范像》,嘉熙二年(1238)自赞,轴,绢本设色,124.9 X54.4厘米,京都东福寺藏

师范,绢本,京都,纹饰


图1 南宋,无准师范墨迹,纸本墨书,32.4X100.6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院藏在日本流传的中日禅师袈裟,虽然未必产自南宋时代的中国,但纹饰大多沿袭南宋流行的染织纹饰。代表性的有牡丹唐草纹、四合如意花纹等。牡丹唐草纹风格华丽流畅。就纹饰结构而言,可能还会在唐草纹饰间出现小朵的梅花、璎珞,或由大朵茶花代替牡丹(图3,4),在南宋江西德安周氏墓等中多有出土。[9]也出现在诸多禅师顶相的袈裟上,被看做是中国南宋的经典样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染织绣工艺史料文献读记(上篇)[J]. 夏燕靖.  艺术探索. 2019(04)



本文编号:3410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10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e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