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与他救——先秦儒家人性论和基督教人性论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7-05-02 18:09
本文关键词:自救与他救——先秦儒家人性论和基督教人性论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先秦儒家和基督教有关人性的最大分歧就是“恶”能否为人克服的问题。儒家认为“恶”能为人自身克服,基督教认为人的罪性使人不能克服“恶”,必须由上帝来介入。这种自救和他救的差异可由四个方面来印证:一是人在宇宙中的次序。基督教认为人处在统一的中心——神之下,而先秦儒家则缺乏统一中心的认识。二是在人性的自由和局限的问题上,基督教对人性的自由和局限进行双重强调,儒家侧重人性的自由,但对人性的局限认识不足,尤其是圣人。三是人性的永恒性和短暂性。基督教认为人有永恒的处境,却生活在短暂世界里。最后,对人性的不同认识,导致两种不同救赎之路,即上帝救赎和自我救赎。
【关键词】:人性 永恒 自由 有限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222;B978;B82-09
【目录】:
- 中文提要4-5
- Abstract5-6
- 引言6-10
- 一、研究意义6-7
- 二、学界研究的现状(见附录)7
- 三、本文的思路及方法7-10
- 第一章 何谓人性10-14
- 一、“性”字的不同内涵10-11
- 二、荀孟人性论本质的一致性11-14
- 第二章 善恶概念的界定14-24
- 一、“善”“恶”的内涵14-17
- 二、善恶从心来17-19
- 三、善的本体19-24
- 第三章 人性的有限性和超越性24-30
- 一、人性的自由和限制24-27
- 二、依赖性并非是恶27-30
- 第四章 人性的短暂性与永恒性30-36
- 一、人在宇宙中的次序30-33
- 二、人性的短暂性和永恒性33-36
- 第五章 两种模式及其意义36-42
- 一、超越的模式36-39
- 二、生机与秩序39-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47-5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50-51
- 后记5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丽飞;近代陕西地区基督教本色化探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海燕;“大宗教”的叙事:论徐,
本文编号:341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