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藏传佛教历史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藏传佛教历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阿拉善和硕特旗藏传佛教是清代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传佛教影响下形成的阿拉善地区寺院、呼图克图系统、喇嘛管理制度及寺庙经济对整个清代内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研究阿拉善和硕特旗藏传佛教历史状况,不仅有助于了解和掌握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政治、经济、文化的总体发展趋势,而且对研究清代蒙古史、蒙古宗教文化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但是,以往的研究缺乏宏观上的把握和微观上的深入,在研究内容上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仍处于初步阶段。近些年,随着清代满、蒙文历史档案的不断挖掘和整理,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藏传佛教历史研究有了新的突破。 本论文主要根据遗留性蒙古文档案、相关文献资料、地方史志、社会调查报告,结合民族学、经济学、历史学、宗教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藏传佛教状况进行了客观而较系统的阐述。 本学位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等构成。绪论部分简要说明了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前人研究状况与相关史料综述、研究方法及新颖之处等。正文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寺庙状况;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阿拉善和硕特旗呼图克图系统与喇嘛管理制度;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阿拉善和硕特旗寺庙经济情况。结语部分概括性地总结了论文的整体内容,阐明了本文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清代 阿拉善和硕特旗 藏传佛教 沿革史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9;B94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4
- 一、选题目的及其意义10
- 二、研究现状及史料综述10-12
- 三、研究方法与新颖之处12
- 四、论文结构12-14
- 一、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寺庙状况14-28
- (一) 藏传佛教在阿拉善和硕特旗的传播15-21
- 1. 和硕特部诸汗对藏传佛教的信奉和倡导17-19
- 2. 阿拉善和硕特旗的历任扎萨克对藏传佛教的信奉和倡导19-21
- (二) 阿拉善和硕特旗三大寺为中心的寺庙系统21-28
- 1. 三大寺的历史渊源考述21-26
- 2. 主庙与属庙的关系26-28
- 二、阿拉善和硕特旗呼图克图系统与喇嘛管理制度28-45
- (一) 阿拉善和硕特旗呼图克图系统28-35
- 1. 达格布呼图克图的转世29-31
- 2. 道布藏呼图克图的转世31-33
- 3. 迭斯尔德呼图克图的转世33-35
- (二) 阿拉善和硕特旗喇嘛管理制度35-45
- 1. 喇嘛组织35-38
- 2. 喇嘛的管理38-42
- 3. 寺庙法会42-45
- 三、阿拉善和硕特旗寺庙经济45-56
- (一) 阿拉善和硕特旗沙毕纳尔生产劳动收入45-50
- 1. 沙毕纳尔的主要来源45-47
- 2. 沙毕纳尔的生产劳动收入47-50
- (二) 阿拉善和硕特旗寺庙财政收支50-56
- 1. 寺庙财政收入50-53
- 2. 寺庙财政支出53-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士尊;;清代盛京大凌河马厂兴废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何锡彭;;关于清代的美术教育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3 张颖华;;清代自然灾害危机应对策略研究[J];求索;2011年06期
4 刘文鹏;;清代科道“风闻奏事”权力的弱化及其政治影响[J];中州学刊;2011年04期
5 张世友;;清代乌江流域的移民活动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高晓波;;清代安多民族聚居区的政区设置变化及其原因[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任玉雪;;论清代东北地区的厅[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3期
8 陈二峰;;清代湖北汉水流域的民间信仰[J];江汉论坛;2011年09期
9 罗道福;;刍议清代赣南的早期工业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光宇;;清代山东移民黑龙江述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洁;万芳;;清代中西医汇通丛书研究初探[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卢银兰;;清代广东番禺人陈璞与中医[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蔡克荣;;清代书院的经费运作[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晓光;;改土归流中的一场典型诉讼事件——从清末四川茂州羌民控告土司案件看民族地区的诉讼与司法[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6 萧凌波;;清代东蒙地区对华北平原水旱灾害异地响应方式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9 张民服;;试论清代中原经贸业的发展[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10 赵金皎;;清帝陵中风格独特的慕陵[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一树;清代“大观园”宏琳厝[N];中国旅游报;2000年
2 陕西 罗世广;偶得清代宫钱[N];中国商报;2002年
3 来新夏(作者为南开大学教授);清代一部反邪教的书谈《破邪详辨》[N];北京日报;2001年
4 曾长新;清代温州航运业[N];中国水运报;2001年
5 李忠;清代吸烟第一人[N];中国档案报;2001年
6 古召;清代琢砚名家——顾二娘[N];中国档案报;2000年
7 刘竹岚;清代的鸦片税票[N];中国商报;2001年
8 周一谋;清代对人瑞有奖励[N];人民政协报;2000年
9 徐永鹏;清代私塾六种书[N];中国商报;2002年
10 汪亓;以图叙史[N];中国文物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金燕;清代文言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晓U,
本文编号:343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