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北宋佛教政治伦理思想

发布时间:2017-05-04 00:05

  本文关键词:北宋佛教政治伦理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自产生之时便包含了丰富的伦理学说,“为政以德”是儒家政治伦理的中心原则。佛教作为外来文化,其出世间的思想主张,注定了政治伦理的薄弱。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坎坷发展,佛教人士逐步认识到了佛教发展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开始对儒家政治伦理进行吸收和借鉴,丰富佛教政治伦理,实现了佛教与政权关系的稳定和谐,从而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争取到了更广阔的空间。本文以北宋佛教政治伦理思想为研究对象,在应用伦理学的视角之下,探讨北宋佛教政治伦理思想的具体演进,运用伦理学与宗教学学科交织的研究方式,力图为佛教政治伦理在北宋的发展理清思路。本论文共分三章对北宋佛教政治伦理思想进行系统阐述:第一章,主要以时间为线索,对北宋之前的中国佛教政治伦理的走向做了系统性的概括。以佛教代表性人物的重要政治伦理思想为根据,概括性论述了佛教政治伦理逐渐向王道政治靠近的过程。第二章,主要分析北宋的智圆、契嵩、宗杲三位高僧对佛教中固有的中道、菩提心思想的政治伦理解读,从思想的延续性上对佛教政治伦理的儒学化调适加以研究,实现对北宋佛教政治伦理发展的系统认识。第三章,主要论述北宋佛教政治伦理对后世的影响。北宋佛教政治伦理的发展,不仅对两宋之后居士佛教的蓬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佛教与政治的和谐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且促进了士大夫参禅之风的兴起,对儒学发展也产生了一定作用。
【关键词】:北宋 佛教 政治伦理 儒家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5
  • 一、题解7
  • 二、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7-8
  • 三、研究现状8-12
  • 四、研究方法、范围、创新与不足之处12-15
  • (一) 研究方法12
  • (二) 研究范围12-13
  • (三) 创新之处13
  • (四) 不足之处13-15
  • 第一章 北宋佛教政治伦理的背景15-27
  • 第一节 北宋之前中国佛教政治伦理走向15-22
  • 一、牟子的佛儒统一论15-17
  • 二、康僧会的儒言即佛训论17-18
  • 三、道安的国主论18-19
  • 四、慧远的政教相即论19-20
  • 五、不空的佛法护国论20-21
  • 六、本寂的君臣五位论21-22
  • 第二节 北宋时期儒佛政治伦理的冲突22-27
  • 一、李觏的排佛思想23-24
  • 二、李觏解读《中庸》24-25
  • 三、李觏对北宋佛教政治伦理的影响25-27
  • 第二章 北宋佛教政治伦理思想27-45
  • 第一节 北宋儒家的中庸政治伦理思想27-28
  • 第二节 智圆的政治伦理思想28-32
  • 一、饰身与修心29-30
  • 二、中庸与中道30-32
  • 第三节 契嵩的政治伦理思想32-39
  • 一、中庸为立人之道33-34
  • 二、中庸同于皇极34-36
  • 三、中庸与中道言异理同36-37
  • 四、佛道即王道37-39
  • 第四节 宗杲的政治伦理思想39-45
  • 一、菩提心39-41
  • 二、忠义心41
  • 三、菩提心即忠义心41-45
  • 第三章 北宋佛教政治伦理的影响45-51
  • 第一节 对佛教的影响45-48
  • 一、强化佛教入世化倾向45-46
  • 二、促进居士佛教发展46-48
  • 第二节 对儒学的影响48-51
  • 一、对宋明理学的影响48-49
  • 二、对现代新儒学的影响49-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7
  • 一. 古籍文献53
  • 二、中文著作类53-55
  • 三、外文译著类55
  • 四、论文类55-57
  • 致谢57-59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游彪;;宗教仪式与政治伦理——宋代佛教戒坛的建置及其象征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北宋佛教政治伦理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4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e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