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岭南禅僧群体交游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6 10:46
唐代是中国南宗禅发展的重要时期,禅僧交游十分普遍,岭南禅僧的交游活动也是这一文化现象的组成部分,对推动南禅传布有一定影响。岭南禅僧群体交游从对象上可分为世俗群体和方外僧侣,与前者的往来多是交游对象慕名而来,以参禅问道的方式进行交游,这既是南宗禅“人间佛教”主张之体现,也是践行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同后者的交游则由禅僧主动发起,多为参谒访师,旨在精进个人禅学修为,促进南禅内部禅教义理的融汇衍化,是中晚唐南禅“一花五叶”盛景形成的原因之一。从交游影响来看,岭南禅僧交游对南禅传布有开源象征,在奠定南宗禅发展基础,扩大南宗禅声誉,延播南宗禅脉,形成佛教弘禅文献等方面有一定影响;对岭南社会发展而言,则表现为促进地区儒释和融,丰富岭南僧俗文学,深化地方文化意识等作用。但整体来看,由于受到高僧驻锡人数,交游对象身份及奉佛态度影响与岭南地域环境制约,唐代岭南禅僧交游影响不及湘赣两地,这也是为何南宗禅兴起于岭南,但发迹于湘赣的原因之一。文章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从文化背景、传承法系、禅宗寺院、弘禅文献四方面介绍唐代岭南禅宗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二,对禅僧群体与帝王权臣、地方官员、佛教僧侣等不同对象之间的交游事迹进...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学术史回顾
1.2.1 唐代岭南禅宗史研究成果
1.2.2 唐代岭南禅僧研究成果
1.3 研究方法及概念界定
1.3.1 研究方法
1.3.2 概念界定
1.4 创新之处与重点难点问题
1.4.1 创新之处
1.4.2 重点问题
1.4.3 难点问题
第二章 唐代岭南禅宗发展
2.1 唐代岭南禅宗发展背景
2.2 唐代岭南禅僧法系
2.3 唐代岭南禅宗寺院
2.4 唐代岭南禅籍文献
第三章 唐代驻锡岭南禅僧交游
3.1 与帝王权臣交游
3.2 与地方职官交游
3.3 与佛教僧侣交游
3.4 与地方百姓交游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唐代岭南籍外出弘法禅僧交游
4.1 与地方官员交游
4.2 与佛教僧侣交游
4.3 与佛教居士交游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唐代南禅僧人交游对比
5.1 唐代曹溪禅系僧人交游
5.2 唐代湘赣南岳、青原法系禅僧交游
5.3 唐代岭南禅僧交游对比分析
5.3.1 禅僧人数对比
5.3.2 交游对象对比
5.4 唐代岭南禅僧交游特点
5.4.1 “民禅”特点鲜明
5.4.2 生活化特征突出
5.4.3 世俗化趋势明显
第六章 唐代岭南禅僧交游作用
6.1 奠定南禅传布基础
6.2 扩大南禅声誉影响
6.3 扩展南禅传布范围
6.4 提供儒释摄融契机
6.5 丰富僧俗文学内容
6.6 融汇禅门义理精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唐代曹溪别支禅僧
附录二 唐代驻锡江南道、湖南道南岳法系僧人
附录三 唐代驻锡江南道、湖南道的青原法系僧人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潮汕地区的大颠祖师崇拜[J]. 郑群辉.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2]盛唐士人的道德自觉与禅传播的关系[J]. 季爱民. 世界宗教研究. 2017(05)
[3]略论居士佛教对中国佛教文化的贡献[J]. 洪修平. 五台山研究. 2017(03)
[4]唐嶺南節度使馬總爲禪宗六祖慧能豎碑事[J]. 孫昌武. 中华文史论丛. 2016(03)
[5]宋代文字禪、看話禪與禪教關係[J]. 洪修平. 佛教文化研究. 2016(02)
[6]从三教关系与契理契机谈隋唐佛教宗派[J]. 洪修平. 世界宗教研究. 2014(05)
[7]云门文偃参禅游方经历[J]. 徐文明. 中国文化. 2013(02)
[8]隋唐高僧与儒学[J]. 介永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9]统合儒释的文化贯通——柳宗元与佛教论略[J]. 翟满桂.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10]云门文偃的禅学思想[J]. 万毅. 现代哲学. 2007(01)
本文编号:3459365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学术史回顾
1.2.1 唐代岭南禅宗史研究成果
1.2.2 唐代岭南禅僧研究成果
1.3 研究方法及概念界定
1.3.1 研究方法
1.3.2 概念界定
1.4 创新之处与重点难点问题
1.4.1 创新之处
1.4.2 重点问题
1.4.3 难点问题
第二章 唐代岭南禅宗发展
2.1 唐代岭南禅宗发展背景
2.2 唐代岭南禅僧法系
2.3 唐代岭南禅宗寺院
2.4 唐代岭南禅籍文献
第三章 唐代驻锡岭南禅僧交游
3.1 与帝王权臣交游
3.2 与地方职官交游
3.3 与佛教僧侣交游
3.4 与地方百姓交游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唐代岭南籍外出弘法禅僧交游
4.1 与地方官员交游
4.2 与佛教僧侣交游
4.3 与佛教居士交游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唐代南禅僧人交游对比
5.1 唐代曹溪禅系僧人交游
5.2 唐代湘赣南岳、青原法系禅僧交游
5.3 唐代岭南禅僧交游对比分析
5.3.1 禅僧人数对比
5.3.2 交游对象对比
5.4 唐代岭南禅僧交游特点
5.4.1 “民禅”特点鲜明
5.4.2 生活化特征突出
5.4.3 世俗化趋势明显
第六章 唐代岭南禅僧交游作用
6.1 奠定南禅传布基础
6.2 扩大南禅声誉影响
6.3 扩展南禅传布范围
6.4 提供儒释摄融契机
6.5 丰富僧俗文学内容
6.6 融汇禅门义理精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唐代曹溪别支禅僧
附录二 唐代驻锡江南道、湖南道南岳法系僧人
附录三 唐代驻锡江南道、湖南道的青原法系僧人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潮汕地区的大颠祖师崇拜[J]. 郑群辉.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2]盛唐士人的道德自觉与禅传播的关系[J]. 季爱民. 世界宗教研究. 2017(05)
[3]略论居士佛教对中国佛教文化的贡献[J]. 洪修平. 五台山研究. 2017(03)
[4]唐嶺南節度使馬總爲禪宗六祖慧能豎碑事[J]. 孫昌武. 中华文史论丛. 2016(03)
[5]宋代文字禪、看話禪與禪教關係[J]. 洪修平. 佛教文化研究. 2016(02)
[6]从三教关系与契理契机谈隋唐佛教宗派[J]. 洪修平. 世界宗教研究. 2014(05)
[7]云门文偃参禅游方经历[J]. 徐文明. 中国文化. 2013(02)
[8]隋唐高僧与儒学[J]. 介永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9]统合儒释的文化贯通——柳宗元与佛教论略[J]. 翟满桂.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10]云门文偃的禅学思想[J]. 万毅. 现代哲学. 2007(01)
本文编号:3459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5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