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哲学研究的基本态度与方法底线——以中国哲学与基督教哲学的比较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26 18:43
一种有意义的比较哲学,需要有恰当的基本态度与方法底线。中国哲学作为先天带有比较哲学意义的哲学学科,可以为我们理解这两点提供借鉴。真正富有哲学意义的中国哲学研究成果,一方面研究者要具有比较哲学的视野,即对西方哲学有一定了解;另一方面研究者应对中国哲学的文本和发展史有恰切的把握与理解。因此,比较哲学研究的基本态度应当是学习与沟通,而方法底线是尊重文本、了解哲学史。如果一个比较哲学研究或不能对所比较的哲学文本有真切把握,或所取的态度不够平等公允,那么这种哲学比较只能是不成功的。当前一些对中国哲学与基督教哲学进行的比较研究,正是这种不成功的典型案例。
【文章来源】:江海学刊. 20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从中国哲学看比较哲学的基本态度
案例:中国哲学与基督教哲学的比较
比较哲学研究的方法底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礼与法——荀子与法家的根本差异[J]. 王正. 中国哲学史. 2018(04)
[2]真理与生存的张力——以《约翰福音》和《齐物论》的真理观为例[J]. 谢文郁. 学术月刊. 2016(01)
[3]《中庸》君子论:困境和出路[J]. 谢文郁. 文史哲. 2011(04)
[4]走出文化盲点:原罪论视角下的性善论[J]. 谢文郁. 文史哲. 2010(02)
[5]建构和解构:耶儒在张力中互动[J]. 谢文郁.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本文编号:3460013
【文章来源】:江海学刊. 20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从中国哲学看比较哲学的基本态度
案例:中国哲学与基督教哲学的比较
比较哲学研究的方法底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礼与法——荀子与法家的根本差异[J]. 王正. 中国哲学史. 2018(04)
[2]真理与生存的张力——以《约翰福音》和《齐物论》的真理观为例[J]. 谢文郁. 学术月刊. 2016(01)
[3]《中庸》君子论:困境和出路[J]. 谢文郁. 文史哲. 2011(04)
[4]走出文化盲点:原罪论视角下的性善论[J]. 谢文郁. 文史哲. 2010(02)
[5]建构和解构:耶儒在张力中互动[J]. 谢文郁.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本文编号:3460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60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