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与对话—文明、宗教冲突的解决途径
本文关键词:交往与对话—文明、宗教冲突的解决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论文共分为七个章节9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主要讲在当前情势下进行文明与宗教对话的意义,并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对话是文明与宗教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进行对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三部分讲述了宗教对话的内涵,宗教对话的尝试,目前存在的对话模式理念,并指出对话面临的困境。第四部分分析了传统对话模式的局限性,,阐述了“多元一体”对话模式的涵义,以及如何走向真正的宗教对话。第五部分讲述了宗教对话的语言和应当遵循的伦理。第六部分是为使对话具体化、可操作而进行的几种路线的探索。第七部分结合中国实际,论述了儒教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应有的作为,以及它提供给世界的启示。第八部分讲述了人类和地球面临的苦难是诸文明、诸宗教对话的基础,全球伦理是对话得以进行的道德底线,通往人类和平之路需要依靠我们全人类灵性的发掘和成长。最后一个部分是结语,这一部分是对前几部分内容的总括,并且提出了对人类前途和未来的美好希冀。
【关键词】:全球化 现代性 文明 宗教 对话 路线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5
- 导言5-7
- 第1章 对话是文明与宗教发展的内在要求7-12
- 1.1 文明的现状及其与宗教的关系8-9
- 1.2 文明、宗教对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9-12
- 第2章 跨文化宗教对话12-17
- 2.1 历史上有关宗教“对话”的尝试12-13
- 2.2 目前存在的宗教对话模式13-16
- 2.3 文明、宗教对话的困境16-17
- 第3章 多元一体的对话17-22
- 3.1 传统对话模式的局限性17-19
- 3.2 多元一体的宗教对话19-20
- 3.3 完美的回声20-22
- 第4章 对话的语言和伦理22-25
- 4.1 对话的语言22-23
- 4.2 对话的伦理23-25
- 第5章 宗教对话的几种路线25-28
- 5.1 宗教对话的上行路线—精英对话25-26
- 5.2 宗教对话的下行路线—民间对话26-27
- 5.3 宗教对话的中行路线*僧众对话27-28
- 第6章 儒教在全球化的今天的作为28-32
- 6.1 中国的宗教28-29
- 6.2 儒学与儒教29-30
- 6.3 中国宗教提供给世界的启示30-32
- 第7章 全球伦理和多元灵性的成长32-38
- 7.1 共同的苦难32-35
- 7.2 道德的底线35-36
- 7.3 灵性的成长36-38
- 结语38-42
- 致谢42-43
- 主要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耜;;对话现代人的精神困惑[J];海燕;2010年01期
2 肖水;;从中国回到中国——当代中国诗歌发展的路径选择[J];青春;2010年02期
3 蔡志蔚;;现代性:新艺术运动与绿色设计的共同语境[J];作家;2010年02期
4 苗润田;;儒学的现代性与东亚文化[J];东疆学刊;2010年01期
5 皮俊敏;陈满儒;;浅谈纪录片的纪实性与现代性[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年01期
6 袁t$t$;;审美对现代人类异化的救赎[J];文学教育(下);2010年01期
7 施华东;;全球化与文化的民族性[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3期
8 陶伟文;;“启蒙”概念东渐之失及其方法论批判[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邸利平;袁祖社;;“相对主义”与“绝对价值”之争——价值相对主义与现代性精神存在根基的缺失[J];人文杂志;2010年01期
10 杜传坤;;现代性中的“儿童话语”——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起源谈起[J];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于慧;;政府运行方式创新的动力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苗雨时;;新世纪十年诗歌的总体趋向与反思[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霍俊明;;博客时代·日常诗学·家族叙事——新世纪十年女性诗歌的一份个人阅读札记[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郝起;于蓓蓓;;搏克运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朱凌飞;胡仕海;;木楞房里的社会文化空间[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陈世钊;王洁;成祖德;郭孝峰;穆红;;全球化背景下“新汉风”建筑风格的应用初探[A];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璐;;佤族就医行为探析——以西盟县大马散为例[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8 林崔宏;;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纳西族“东巴”的生境[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9 马居里;;元江县那诺乡哈尼族宗教信仰及其主要活动调查报告[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10 何爱国;;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与反思[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廖奕;从发展观到“超学科”法理学[N];检察日报;2011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廖奕;从发展观到“超学科”法理学[N];检察日报;2011年
3 李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争鸣?[N];文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云中;我将继续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稳定性[N];国际商报;2011年
5 记者 袁蓉君;顺差低于预期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N];金融时报;2011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应天齐:始终关注“文明的遗存”[N];深圳商报;2011年
7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吴根友;“合而观之,求其会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祁博;“精华”与“糟粕”的讨论是个伪命题[N];商丘日报;2011年
9 谷卿;平心静气面对孔子[N];深圳商报;2011年
10 常丽君;人类进化排序标准不能仅凭“行为现代性”[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小倩;全球化背景下有关中国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波;西方现代性之源[D];吉林大学;2010年
3 于京一;想象的“异域”[D];山东大学;2010年
4 刘明亮;北京798艺术区:市场语境下的田野考察与追踪[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5 罗永仕;生态安全的现代性解构及其重建[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张园;谢林艺术哲学及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谢进东;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解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方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迎春;技术与资本的共谋及其对现代性的建构[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唐慧丽;“优雅的文明”:辜鸿铭的人文理想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金津;“信念论”抑或“怀疑论”:欧克肖特的“公民社团”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0年
2 胡蓉;白山市矿产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徐敏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世界视野[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庆格乐;孔子理想人格思想初探[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5 聂立慧;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其重塑[D];山东大学;2010年
6 廖黎芳;网络时代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枫;论消费社会中的认同问题[D];吉林大学;2010年
8 吴铮;日本综合商社模式对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9 张毅;特色商业步行街成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吴守斌;河北梆子改革中的民俗性与现代性思考[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交往与对话—文明、宗教冲突的解决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