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孙中山政治形象的建构: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基督徒比较

发布时间:2021-12-23 18:06
  受革命和改良的拘囿,以及孙中山政绩的限度和政治实用主义的诟病,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传教士对孙中山的伟人叙事多有保留。但到1920年代特别是孙中山去世后,受传教士影响的中国基督徒开始突破其限制,在与国民党塑造的至圣孙中山的互动中,建构孙中山的伟人形象,将其作为建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的一种资源。传教士也渐渐转变,融入伟人叙事,为改善政教关系铺路。不过中外基督徒的孙中山形象建构并非党派建构的被动接受者,在国民党借孙中山建构党派权威之际,他们也充分利用这个公共资源,通过对孙中山符号的创造性诠释,在建构政治孙中山的同时打造宗教孙中山,以各种目的性书写来达到自身的多重政治和宗教目标。他们的孙中山形象与国民党有重叠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错位,呈现出政治话语转化为民间话语的复杂性,是社会群体建构孙中山形象的一个缩影。 

【文章来源】:史林.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 生前孙中山:传教士主导的政治形象建构
二 盖棺未定论?——孙中山去世与形象的高大化及其歧义
三 国民政府的孙中山崇拜与基督教界的孙中山形象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11年后美国传教士对孙中山之态度[J]. 陈才俊.  世界宗教研究. 2013 (03)
[2]孙中山形象建构与政治文化史研究——评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李恭忠《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J]. 李里峰.  近代史研究. 2012(02)
[3]“革命的耶稣”:非基背景下教会人士对孙中山的形象建构[J]. 刘家峰,王淼.  浙江学刊. 2011(05)

博士论文
[1]“觉醒的中国”: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D]. 王静.华中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48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548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8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